第213章,建设新世界(2 / 7)

加入书签

很多。

    这一切都离不开高俊的努力。三年多来,高俊带领农场的工人建设水车、拦水坝,搭建高架水渠。经过三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农场 3万多亩土地都能得到有效浇灌,其中还专门建设了 3000亩的水浇地。农场的工人们将农家肥精心施撒在这些高标准农田当中,粮食产能顿时增长了三倍。如今,这片农场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农场当中,几个面色黝黑的读书人正忙碌地穿梭在麦田里。他们手中拿着记录簿,仔细地观察着小麦的灌浆情况,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炎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他们,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专注地工作着,没有丝毫懈怠。

    “各位师兄先歇一会儿,喝碗绿豆汤消消暑。”这时,这群人当中年纪最小的钟岳提着一桶绿豆汤,一路小跑过来。

    几人看到绿豆汤,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走到田边的树荫下,找了块地方坐下休息。他们拿起瓷碗,大口大口地喝着绿豆汤,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驱散了些许暑气。

    娄国科喝了几口绿豆汤,忽然长叹一口气,满脸无奈地说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本以为大同社会重视我等,却没想到直接把我们踢到农场这里来了。难道我等苦读 10年就是为了在这里记录麦子的生长?”

    听到娄国科的话,其他人也纷纷放下手中的瓷碗,跟着叹息起来。最开始,他们来到大同社时,心中充满了期望。他们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绝对能被大同社的徐先生重视,而后一展所长,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

    哪怕期望低一点,也觉得能混个曹吏身份。毕竟在大同社,官吏不分,哪怕是曹吏也有资格可以晋升上去,这已经可以算是低等级的官员,更关键的是收入接近县令,福利待会更是直接拉满,曹吏成为了一份体面的差事。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徐晨把他们安排到了几大学院当学生,还给出了两条建功立业的路。一是去河套地区教化三年蒙古人,三年之后,大同社优先提拔这些人;又或者直接去军官培训班,大同社一直要求军队知识化,最喜欢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去参军,只要在军官训练班合格,出来之后最低也能当个排长。

    结果去了军官训练班的有 2000多人,熬过第一个月的却只有不到 500人。那些退回来的同伴,一个个都对大同社的新兵训练心有余悸。按照他们的说法,在那里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各种军规军纪森严得让人难以接受,哪怕是做个动作也要打报告,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又苦又累,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熬得住的。

    相比之下,四大学院的气氛稍微宽松一点。但他们该下地的还是要去下地,该去作坊的还是要去作坊,做很多他们自认为是庶务的工作,他们想象当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根本没有。唯一给他们一丝精神希望的是,从四大学院出来,不管走哪条路都可以通向仕途。

    当然,现在大同军攻略关中如火如荼,而他们却只能待在农场记录麦子的生长,内心的落差自然是难免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