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5)

加入书签

了大量的煤球炉。等京城所有家庭都有了煤球炉之后,每个月稳定的利润大致是 3万两左右。”

    崇祯皇帝还是有点惊讶,一个月3万两,一年下来也有36万两,这已经抵得上一个行省的税银了,煤炭居然如此赚钱,那为什么朝廷居然没几个矿税?

    崇祯内心忽然想到一事,他一直看不上的爷爷,也就是万历皇帝,当年也因为矿税闹得天下动乱不堪,但现在一看这账目,京城一地煤炭就能赚几十万两,大明有千500座县城,光着煤炭的利益只怕就有几千万两,那其他矿石呢?当年这事只怕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贺涵接着说道:“至于长芦盐厂,原本京城的盐场被英国公等勋贵占据。臣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朝廷政策,提升了每斤盐的购买价格,还采用了先进的晒盐技术,这个月长芦盐厂的产量已经提升了一倍。而且利润也没有其他勋贵来分,所以一个月才能赚 3万两。”

    贺涵顿了顿,又说道:“陛下,如今臣与英国公等人的矛盾颇深。若陛下想要解决此事,臣只能把这两个产业重新还给他们,如此一来,朝廷编练新军的计划恐怕只能无疾而终了。”

    崇祯皇帝听后,沉默了下来,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自己身为皇帝,一年四季舍不得买新的常服,紫禁城的蜡烛都舍不得多点几只,就是为了省点钱来养兵。可没想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勋贵们却霸占着朝廷百万两银子的产业,自己省的那点钱在这些巨额财富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贺涵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欲言又止。崇祯皇帝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强压着内心的怒火,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朕还以为这天下就没有爱卿不敢说的事情,现在看来还是有。如果连爱卿都不敢说的话,这天下就没人敢和朕说实话了。”

    贺涵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如今朝廷财政空虚,却又要赈灾、对付叛逆,若不增加收入,实在难以应对这天下的局势。但田税却已经不能再加了,臣曾在关中亲历大同社叛乱,这两年关中灾害连连,朝廷却还在不断加税,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沦为流民,加入叛军,这就是大同叛逆崛起的主要原因。”

    崇祯皇帝听后,长叹一口气,说道:“百姓难,朕知道。但朕的难处,谁又知道呢?文武百官都向朕伸手要钱,好像朕的内库有一座金山一般。连老天爷都和朕作对,这两年不是这里受灾,就是那里闹害,整个天下就没有一处安稳之地,朕这个皇帝穷得还不如下面的臣子。”

    贺涵思索片刻,接着说道:“陛下,光一座长芦盐场,就能弄到 30多万银子,整个大明的盐场何止百座。其实按照太祖年间的盐引制度,我大明光一年收盐税就应该有 1300万两银子。可如今,这些收入却被各级官员上下吞没,朝廷手里只剩下百万两。臣以为,与其增加田赋逼反农户,不如想办法增加盐税。一来盐税更好征收,只要抓住几个大盐商即可;二来那些盐商也不敢反抗朝廷,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农户造反的,臣还从未听说过有商贾造反的。”

    崇祯皇帝听了贺涵的话,整个人都懵了,半天反应不过来。他缓缓说道:“爱卿说朝廷原本应该征收的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