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4)
p; 赵云飞一开始还热情地接待这些逃亡而来的读书人,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甘泉县能接收的范围。他心急如焚,赶忙向都督府汇报,请求都督府来安置这些读书人。
崇祯三年(1630年)2月 6日。
李文兵来到了甘泉县。在人群中,他遇到了一个老熟人——重民社的高登。高登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人物,他警惕性比较强,一直为关中农户主持公道,在农户心中威望颇高。这次逃命,他得到了不少农户的帮助,历经九死一生才逃到了大同社的地盘上。
李文兵看到高登,内心感慨万千。回想起两社刚成立的时候,门对门面对面,双方的社员在报社打了几年的论战,那时候大家都充满了激情和斗志。可如今,眼前的高登却判若两人。他整个人颓废苍老了不止 10岁,头发凌乱,脸上满是疲惫和沧桑,身上散发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高登苦笑着对李文兵说:“感谢大同社的救助了。”
原本重民社有 3000多人,但逃到这里的连 300都不到,可谓是九死一生。而且更加讽刺的是,一直和他们敌对的大同社没对他们下毒手,反而是他们一直想要救助的士绅大族,对他们却是杀错不放过。这次事变中,他的父母妻儿全死在了那些人的屠刀之下,他成了孤家寡人,有时候他都怀疑这是一场噩梦。
李文兵看着高登,真诚地说:“我们社长说了,重民社也是在为天下找出路的英雄,我们不会为难你,你们和你们的社员想去哪里都可以。”
高登听到李文兵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沉默了半天,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说道:“我想带着余下的社员去京城。”
原来,在这次事变之前,高登他们就和贺涵取得了联系,知道了京城之战的详细情况。秀子营虽然在战场上全军覆没,但还有不少伤员活着,贺涵也是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小命。
天子因为观看了秀子营的战斗过程,非常重视他们,打算要重建秀子营。贺涵本就邀请他们转移到京城来发展,没想到这成了他们唯一的退路。
李文兵听了,微笑着说:“那我就恭祝你们能在京城大展宏图,多杀几个鞑子为我等也出口气。”
重民社虽然一直把大同社看成是对手,但大同社却没有把他们看成是对手。
徐晨一直教育社员,大同社最大的敌人就是整个天下的地主士绅阶级。重民社看似在拯救大明,但实际上却在加剧大明内部的矛盾。尤其是经历这次事件,李文兵也觉得,有重民社这个范例在,能更好地教育社员。
要是没有这次的事变,大同社想要清理地主士绅的势力,会变得非常困难。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大部分的社员就会怀疑那些娶了小姐的社员会不会出卖他们,清洗地主士绅的行动也就变成了所有人共同的意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