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大同社的军工技术(2 / 5)

加入书签

这种手工作坊的模式,勉强也足够武装自己的力量。

    等大同军数量突破万人之后,即便是把整个延安府所有的铁匠集中起来打造枪管,数量也很难满足大同都督府的需求。

    这样低效的生产方式自然不是徐晨能忍受的,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在后世的工厂里也有过一些经历,对机床和基础车床有一定的了解。

    他知道用钻孔的方式钻出枪管,要比传统的敲打方式快上几十甚至上百倍。而且钻孔技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难题,在某种程度上,木匠在木头上钻孔用的弓钻也可以算是一种简单的机床,只不过它只能在木头上钻孔而已,而现在他需要的是铁上能钻出孔的机器。

    后面他联合工匠,专门制造了一种能转出枪管的车床。说句实在话,这种车床在技术上的难度并不算大,难点有两个,一是找到比较坚硬的钢铁来做钻头。

    这一点大同社的钢铁厂已经有小型的石墨坩埚,一次弄个百十来斤高品质的钢铁还是可以做到的,用这种高品质的钢铁制造钻头是合格的。

    二就是就是有一个放大力的结构,能把铁棒一点点钻成铁管,这对徐晨来说也不是难事,弄个齿轮组把钻头上的力放大,电动钻头他弄不出来,人力钻头能有多大难事?

    徐晨他们用不到三天时间,就设计出大明第一个用来钻枪管的机床。

    前面有一能够固定住铁棒机构,连接的钻头的那头只有一个手动的摇柄,按杠杆的比例能12倍的放大了人的力量。

    这样制造一根合格的枪管比原本用铁锤敲减少了10余倍的时间。所以他们500人一个月就能生产3000多支火枪。

    王二皱着眉头道:“数量太少了,每个月最好能制造8000杆火枪,能达到1万那是最好的。”

    现在大同社一共有6个旅的编,一个满编的主力旅,有5个步兵团,一个警卫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编制是7500人到8000人左右。

    满编情况下大同军有五万士兵,这就差不多需要有5万条火枪,枪械制造厂的产能是足够大同军更新换代。

    但大同社下一步战略是攻占关中,要对付固原,宁夏两镇十几万明军。

    野战,大同军并不担心这些明军的战斗力,但整个陕西行省有95个州县,要是再把甘肃镇加上,总共有100多个州县,大同都督府最起码要动员10万二线的军事力量来占领这些地方。

    而现在大同军库存的火枪不过只有3万条,远远满足不了战时的需求。

    钱宁想了想道:“如果再增加五十台车床,增加200工匠,月产8000支火枪是能做到的。”

    徐晨道:“购买装备和增加的预算,你去找刘永,火枪制造一定不能拖后腿。”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