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6)
少量的心腹逃到太行山潜伏。
在这场战斗中,曹文诏和曹变蛟两叔侄表现得极为英勇。他们多次冲击叛军阵型,曹文诏挥舞着大刀,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变蛟则率领骑兵,从侧翼对义军进行包抄,给义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他们的英勇表现为明军攻破高迎祥部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相对跋扈的秀子营相比,曹文诏和曹变蛟两叔侄本就是山西大同人,他们为人谦逊,不骄不躁,最重要的是他们要的少,哪怕是物价飞腾的现在,要了十几万两银子也就满足了,不像秀子营他们打算把山西搜刮的天高三尺。
于是曹文诏叔侄受到了山西士绅的吹捧,被称之为“曹氏双雄”。山西士绅们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压压贺函的威望。
随着义军接连战败,多位首领被斩杀俘虏,山西行省的叛军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如今,整个山西行省的比较大的义军,只剩下张三部和王嘉胤两部了,同时明朝也把大同镇精锐的骑兵调到山西行省,围剿王嘉胤,大同镇一直处于和蒙古人,女真人交战的第一线,他们的战斗力之强,在大明九边当中,都是第一档的存在。
如此精锐的骑兵进入了山西行省王嘉胤部接连吃了几场败仗,不得不收缩势力,集中力量防御。
于是山西行省局势瞬间逆转,明军从各个方向对义军进行包围,他们打算集中全部的力量彻底消灭山西省的义军。
崇祯二年(1629年)9月 6日,长安城。
三边总督府内,气氛略显压抑,总督府里内的官吏都小心谨慎的处理了各自的任务,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引起督堂的怒火。
三边总督岳和声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疲惫。这段时间以来,各种消息纷至沓来,有好有坏,让他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起落落。
首先传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八月十二日,总兵官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在红土川取得了重大胜利,成功击斩奢崇明、安邦彦。这一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让岳和声心中的阴霾散去了不少。
水西贼乱多年,一直是大明西南地区的心头大患。这场叛乱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让当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如今,西南的叛乱终于被平定,这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对于陕西行省而言,这更是意义非凡。这几年陕西行省本就面临着钱粮匮乏的困境,却还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去支援西南地区的平叛战争。
如今西南叛乱平定,他们终于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在本土的抗旱救灾和招募士兵上。岳和声仿佛看到了陕西行省未来的一丝希望,他暗自盘算着,如何合理分配这些资源,以缓解当地百姓的苦难,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紧接着,第二个好消息也接踵而至。秀子营在山西行省大破叛军,名震整个山西。这两年,由于榆林镇被吞并,加上两任三边总督都不敢进攻大同贼寇,北方地区都在传言三边已经彻底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