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人生赢家洪承畴与上课(4 / 6)
p; 结果商议几个月,给出来的开源方法就是加税,每亩田地增加10文钱的缴饷,这样朝廷就能增加400万两银子的税收,就可以填补朝廷的亏空。
这个提议让崇祯勃然大怒,崇祯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想做一个流芳千古的明君,谁家的明君会刚登基就给农户加税?
提议加税的官员被崇祯斥责一顿之后,朝堂上的官员知道了崇祯的想法了,天子既想要增加朝廷的税收,又不想背黑锅,大明的官员只能在内心高呼臣做不到。
那么大明的阁老尚书只能用帝王心术来对付崇祯,不表态,不发言每天就像一个泥胎木塑一样站在朝堂上。
崇祯被忽悠几次之后,也很快反应过来了,不能再玩什么帝王心术了,他老祖宗的那一套已经用老了,大臣们已经想到了破解的招式了。崇祯直接逼迫他们要拿出主意。
那还有什么办法?大明的臣子只能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主意,什么在奏折上把字写小,节约纸张,公里节省一点开支等等。
而这其中给事中刘懋也拿出了他那个名垂千古的主意,提议裁剪驿站,说是能节省40万两银子的开支,崇祯已经在思考这个策略的可能性了。
可榆林镇的军官和家丁又不能不救。思索良久,他咬了咬牙,心想:如今也只能苦一苦自己家的亲戚了,先把榆林镇的军官赎回来再说。于是,崇祯皇帝答应了岳和声的请求,同时严厉警告他,完成交易之后,必须马上剿灭大同贼寇。
岳和声接到圣旨后,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开始了他的拖延之计。他先是以各种繁琐的手续和谈判为由,将这场交易拖到了七月才完成。
崇祯皇帝见交易完成,立刻下旨要求岳和声进攻大同贼寇。岳和声早有准备,他赶紧上奏折,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请求先剿灭不占泥等贼寇,最后再集中力量剿灭大同贼寇。
崇祯皇帝看到奏折后,又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岳和声所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先稳定内部,再对付外部的大同贼寇,或许胜算更大。犹豫再三,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岳和声的策略。
就这样,这场围绕榆林镇俘虏赎回和剿灭大同贼寇的事情,在岳和声的巧妙周旋下,一拖就是一年时间,当然现在岳和声还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会成为无用功。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4月20日。
肤施城的政务学院内气氛热烈。徐晨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而自信,正对着大同社的核心成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唯物历史观以及生产力的关键作用。
“诸位,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至关重要。想要让天下更加接近大同世界,就必须踏上工业化的道路。”
徐晨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教室里回荡。他微微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圈台下的众人,接着严肃地说道:“工业化绝非简单的几个工厂、几种机械的运营,它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生产转变,涉及技术变革、产业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