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8)
每日不仅能获得一升五的口粮,还能拿到 10文工钱。在这个旱灾肆虐、百姓生活困苦的时期,这样的待遇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于延安府的百姓来说,现在正值农闲,家中又遭遇旱灾,粮食歉收,每日只能吃两餐稀粥,为了节省体力,减少活动,只能在艰难中苦苦煎熬。
而加入运输队伍,不仅意味着能够吃饱饭,还能赚取一些钱财补贴家用。即便是独轮车、牛车,也能有一份收入,因此民间百姓自然都乐意当民夫。
甚至由于报名人数过多,不少乡村为了争夺这些名额差点大打出手。为了公平分配,大同都督府不得不出台规定,将 50岁以上和 18岁以下的青壮排除在外,余下的人通过抽签决定入选资格。
此次榆林之战,大同都督府征招了 3万辆独轮车、5000辆马车和牛车,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护卫队的后勤压力。虽然租赁这些车辆的费用不菲,但与战争所需的庞大开销相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李过一边给自家的战马喂水,一边摇头叹息道:“真作孽,以前人都没有食盐吃,现在却给牲口吃。”
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尽管嘴上这么说,但他在打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放了一些粗盐进去,毕竟他也心疼自家辛苦劳作的马。
北方地区本就拥有众多盐池,徐晨占据延安府之后,积极引进新技术挖掘盐矿。随着盐产量的增加,食盐的价格在延安府范围内迅速下降,如今已经降至每斤十五文钱左右。这一变化让普通百姓也能轻松购买食盐,改善了生活质量。
李自成听到李过的话,笑着回应道:“这些牲口这么辛苦,吃点盐怎么了?这才是正常的世道。逼得百姓吃不起盐,那才是有问题。”他的脸上洋溢着对当下生活的认可和满足。
李自成很快便融入了大同社这个团体。大同社的理念与他的三观高度契合。在这里人们讲道理,只要努力做事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像他这样在大明王朝吃了几十年亏的老实人,来到大同社后,仿佛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如鱼得水,因此他对这个团体充满了认同感。
李过抬头看向北方,眼中满是期待,说道:“不知道刘大哥怎么样了,立没立下军功?”
他口中的刘大哥,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宗敏。刘宗敏原本跟着李自成讨生活,李自成投靠大同社后,便将这个孔武有力的小弟推荐到了军官速成班。
刘宗敏在军官速成班刻苦学习了半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正式成为了护卫队,第二旅的军官,担任排长,管理着 50多个人。之后他便跟随徐晨北征榆林城。
李自成自信地笑道:“他是我们兄弟当中最能打的,肯定会立下战功。榆林卫所有军户都反了,他只怕现在已经是连长了,说不定都成为了营长。”
李过听后,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说道:“叔,早知道护卫队升官这么快,俺也去考那军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