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闻战则喜与转运大使李鸿基(1 / 7)

加入书签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9月 26日。

    黎明的曙光还未完全照亮肤施城,这座城市却已在一片忙碌与喧嚣中苏醒。

    当肤施百姓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愕然地发现,平日里略显冷清的都督府粮库门口,此刻竟堆满了一辆辆重型马车。

    仓吏和工人们正忙碌地将一袋袋面粉、高粱、粟米搬上载重马车,那场面,仿佛一场盛大而紧张的物资迁徙。一袋袋粮食被有序地码放在车厢内,装满后的马车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朝着军营的方向驶去,以至于堵塞了道路。

    与此同时,大同社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个个来到了百姓们的工坊。

    有的是给工坊下订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特定数量和规格的物资;有的则是征收他们的马车、牛车,以满足即将到来的某种需求。整个肤施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进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备战状态。

    工业一区,星晨木器作坊内,机器的轰鸣声和工匠们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孔晨带着他的学徒们,正专注地打造着马车的车轮。如今,他的作坊规模比半年前扩大了一倍多,工匠数量也增加了近一倍,达到了 180人。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去年的招商引资活动。

    当时,孔晨在众多行业选择中,听了田见秀的建议,没有跟风加入纺织行业,而是毅然决然地去大同钱庄贷款了三千两。他用这笔钱扩张了作坊的规模,购置了新的设备,还聘请了更多的工匠。

    而后凭着他以前在大同工业区的关系,成为了大同国营车马场的零部件供应商,专门供应载重马车的车轮。

    车轮的制造并非易事,有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而国营车马场对车轮的质量要求更是严苛,每个车轮的公差不能超过 1分,否则便算不合格,车马场将不会接受。

    虽然标准极高,但相应的利润也颇为丰厚,一个车轮能卖出一两银子,其中一半都是利润。如此诱人的利润空间,让孔晨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

    为了得到这个订单,孔晨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把厂里的精兵强将全部集中在车轮制造车间,还通过他师傅的关系,四处打听并购买了一些先进的车床机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星晨木器作坊终于成为了整个肤施城最大的车轮制造商,因为质量好,价格低,现在不但是国营车马作坊,那些私人的车马作坊,独轮车作坊,甚至马帮都找他来订购车辆,

    这一天,采购员胡强匆匆走进星晨木器作坊。他神色匆忙带着一丝命令的口吻对孔晨说道:“老孔,都督府要订购 5000个车轮,要在一个月内完成。”

    孔晨听闻,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奇怪道:“一个月内?怎么这么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胡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说道:“需要!你能完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