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8)

加入书签

了口气,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略显萧条的街景,说道:“本官岂能不知其中厉害?但要剿匪就要出兵,可你看看现在保德州的情况,哪里有兵可以出呢?”

    吴炳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苦涩,保德州地处大明九边之一的山西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镇西卫距离保德州不足 200里,按常理来说,在这样一个军事重镇附近,造反简直是自寻死路。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

    就拿镇西卫来说,朝廷已经有 5年多,接近 6年的时间没有发放任何粮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欠饷银高达 20余万两。保德州附近的样兔堡,欠饷两年;八角堡欠饷三年。从天启元年到崇祯元年,朝廷欠下整个山西镇的粮饷超过了百万两。

    为了活命,各地的军户们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典当武器盔甲,什么弓弩、长剑,能卖的都卖了。甚至,不少军户为了一口吃食,不得不卖儿卖女,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逃跑的军户更是多得难以计数,曾经守卫边疆的精锐之师,如今早已是人心涣散,名存实亡。

    吴炳在保德州为官三年,对太原镇军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就这些饥饿又欠饷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去剿匪。即便勉强带着这样的士兵去围剿贼寇,只怕他们不但无法平定叛乱,反而会被贼寇拉拢,和土匪同流合污。

    想到这里,吴炳无奈地摇了摇头:“与其把事情闹得更大,引发更多的麻烦,还不如眼不见为净,装作没有发生这件事情。等待今年秋收,有了粮食,那些流民自然会安定下来,贼寇也会相应减少。要是依旧没有粮食,到了冬天,这些人在饥寒交迫之下,也会冻死、饿死。在没有钱解决军饷问题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剿匪啊。”

    府谷处于陕西行省和山西行省的交界,而在榆林卫也有巡检把府谷有人造反的消息通报上,但榆林卫的将军们已经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事情了,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

    归德堡就在榆林府不足 100里的位置,大同社的势力已经对他们构成了严重威胁。说是大同社把刀锋对准了他们的咽喉,一点也不为过。

    这半年多时间,大同社虽然没有再大规模地扩张地盘,但他们“抗旱会”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他们以打井队为先导,深入榆林卫的乡村。帮助军户们打井、修筑水坝、兴修水利,全力抗旱救灾。同时,还引进高产作物,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榆林卫的将们惊恐地发现,不知不觉间,他们地盘上的乡村已经彻底被大同社占据,自己的堡垒也被大同社的势力紧紧包围。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自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集中自己的家丁,冲出堡垒杀了抗旱会的人,警告军户不准和叛逆有联系。

    但榆林卫将门的举动惹怒了高大壮和陈子昂二人。他们派遣精锐的护卫队成员,依靠情报的优势,埋伏在将门家丁必经之路,依靠飞雷炮,投弹筒,手雷一波就送走了三支将门的家丁队伍,歼灭了榆林卫四百余家丁,三名千户被击毙。

    而后双方就在乡村进行了激烈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