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艰难的中间道路(4 / 6)
振兴社,这名字好!既大气又能表明我们的志向。”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韦富道:“我们现在就收集重民社的黑料,让他们喜欢主持公道,我要彻底把他们的名声搞臭。”
“黑料还不好找,从现在起,我等就派家丁盯着重民社的人,下手要快要重,第一期报纸就要把重民社彻底搞臭。”
现场的人纷纷出主意,而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众民社被他们打压的场景。
而这就是重民社走中间道路的处境,他们想要维持关中脆弱的秩序,就要想办法从大族手中抢一部分的利益给下层。
但利益之争岂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唯一的范例只有大同社了,于是在模仿过程当中,竟渐渐活成了当初他们自己讨厌的模样。
但即便刘南卿等人认为自己退让了很多,所作所为都是为士绅的长远利益,但在长安城大族当中,重民社的名声与大同社几乎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最讨厌的政治团体,这一转变让不少人感慨世事无常。
当初,刘南卿等人经米脂多次挫折之后,痛定思痛,虽然到现在还是认为像大同社那样激进地清理地方士绅的做法并不可取。
但他们也明白,若将百姓逼到绝境,为了生存,这些百姓必然会投向大同社这类激进势力的怀抱。想要让天下恢复稳定的秩序,实现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的理想状态,关键在于让农户能够活下去,要让地方的大族吐出一些利益,最起码不能在干旱之时还追缴债务,把佃户赶走成为流民,
于是,重民社在长安城大力宣扬减租减息的理念,收租可以,但不能赶尽杀绝,要让人有生存的口粮,要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的利益,士绅可以新修水利,增加农业产出,以增量财富取代现在的零和博弈。
他们积极学习大同社的一些举措,如打井、修水利、屯垦,还大力推广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高产作物。
别说,这些努力还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仅仅半年时间,众民社的社员数量就从起初的几十人迅猛发展到上千人。在众民社的劝说下,长安城中的不少中小地主减少了一部分租子,并且尝试种植高产作物,还在自家田地里打了水井。这一系列变化让长安城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然而,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刘南卿他们见过大同社建立一个没有士绅的世界,他们的危机感很强,认为这样的改良是必须的。
但关中士绅没有见过这样的世界,他们的危机感没有刘南卿那么强。大明没有了,还可以有大顺,大乾,给谁打工,不是打工,不管是哪个人做皇帝都少不了他们。
但关中这千年来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重民社明明是读书人组建的社团,却可耻的背叛了他们,站在泥腿子一边和他们打起来对台,真是养了一条中山狼。
而且长安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