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崇祯的瞩目(1 / 6)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月 28日。
一月份的京城,虽然过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但依旧寒意刺骨。小冰河期的影响让整个北方愈发寒冷干燥,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风雪呜呜的声音。
大明帝国的心脏——紫禁城,在夜色中显得庄严肃穆,规矩森严。宫墙高耸,在黑夜的笼罩下,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而在这片黑压压的宫殿建筑群中,乾清宫一带却灯火通明,宛如黑暗中的一座孤岛。
乾清宫乃是明朝皇帝日常办公和起居的重要场所。当今天子朱由检,年仅虚岁十八,登基即位尚不足半年。
这位年轻的皇帝心怀壮志,一心想要扭转祖父和兄长治理下动荡不安的大明局势,故而极其勤政。像这般批阅奏折直至深更半夜,已然成为他的日常写照。
对于了解这些情况的大明官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多年来,明朝的皇帝们行径各异,有的热衷当将军,有的沉迷于修道,有的躲在后宫不理朝政,开创无政府主义治国的先河,还有的醉心于木工技艺,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如今,终于迎来了一位看似正常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勤政爱民,亲贤臣,远小人的皇帝,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
太不容易了,他们为了等一个这样正常的皇帝等了整整上百年。
当然大明的皇帝为什么这么不正常?这些大明的臣子不会想原因的。
年轻的崇祯皇帝上台后,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手段。他干净利落地铲除了权势滔天、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将分散在各地的镇守太监召回,在朝廷中大规模罢免阉党之人,还果断撤销了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厂特务机构。
与此同时,他大范围启用东林党人。使得大明朝廷仿佛迎来了久违的清明气象,呈现出一种“众正盈朝”的景象。这般亲贤臣、远小人的君王做派,自然赢得了士林阶层的一片赞誉之声。
此时的崇祯皇帝,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如日中天。一些人甚至毫不吝啬地吹捧他为“圣人出世”。
然而处于皇帝新手期的崇祯,尽管在这半年里收获了朝臣们的诸多赞誉,内心兴奋不已,但大明天下此刻的严峻局势却让他心急如焚。
东南西北兵灾不断,他们吞噬着大明朝廷的国库。各地灾害频发,不是冰灾就是洪水,北方旱灾更是肆虐,整个大明疆土似乎难寻一片安宁之地,他每日看奏折,地方官员上奏就是减税,免税,即便这都算是好的,更多的还要赈济,这半年多来他减免了百万两的税负,也花了30多万两政绩灾民,不过此时崇祯皇帝好像反应过来了,下面的官员有的在夸大灾情,同样一片地区松江府在闹水灾,常州府就在闹旱灾?
崇祯看着大明的地图,下面的那些官员好像没他们说的那样老实。但偏偏他又把东厂给撤了,镇守太监也被他招回来了,现在他终于有点意识到,自己这个天子在地方上好像没有了耳目了。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