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大同宣言(1 / 5)

加入书签

    齐绍光陈子龙说徐晨不可能造反,不由得苦笑着摇头:“子龙,徐晨恰恰是因为学问太过精深,才生出了那般惊世骇俗的念头,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至于他所行之事是否已入邪途,某自觉学问浅薄,实在没有资格妄加评论。你稍等片刻。”说罢,齐绍光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卧室。

    不一会儿,齐绍光从卧室出来,手中拿着一沓《大同报》,神色凝重地递给陈子龙,说道:“看完了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徐晨的心有多大。他妄图做新的圣人,不是守仁公那种在儒家体系上修修补补的新圣人。而是要把孔圣人踢翻自己上位。要将这个天下传承了上千年的纲常伦理、宗族礼法以及道德制度,统统推翻。”

    陈子龙一脸吃惊,赶忙接过《大同报》,目光落在报纸的第一行字大同宣言,开篇第一句就说一个大同思想的灵魂在大明的土地复活。

    他微微皱眉,心中思索:大同之治向来是历代儒家宗师所推崇的理想制度,这看起来并无不妥啊。

    接着往下看,文中简单梳理了历史上几千年的制度体系,从原始部落制度,历经封建奴隶制度,再到如今的封建地主制度,还阐述了这些制度更迭过程中主要阶级之间的激烈斗争。

    看到此处,陈子龙不禁微微点头,这些历史脉络他自然是熟知的,这个观点稀奇,有一定的道理,但写的太浅显直白了,他的感触不大。然而当他继续读下去。

    文章中,徐晨对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剖析。徐晨赞扬儒家思想建立了稳固的等级秩序,强调君臣父子的森严等级,大力提倡忠诚和孝道,而这一切恰好与封建制度的等级架构完美契合。在封建社会中,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各级官僚,再到地主与底层的农民,各阶层之间界限分明,权利与义务规定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儒家还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道德体系,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为封建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这些道德规范着重强调尊卑有序、上下有别,与封建制度的核心理念高度一致,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准则。

    在法律层面,徐晨也指出,从秦汉时期一直到如今的大明,近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法律体系之中,最终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封建法律制度。

    这种法律制度,既依靠法律条文的强制约束,又借助儒家道德礼法的教化作用,共同维护着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在发展上,封建主义建设都江堰,郑国渠,京杭大运河,改造了关中蜀中,中原,花费千年时间改造江南,使江南成为鱼米之乡,它使得汉人的天下扩张到东至东海,西至高原,北至大漠,南至横断山脉,极大的扩张了华夏文明的势力范围。

    而在政治体系方面,儒家思想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观念,为封建统治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为其提供了合法性依据,极大地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更是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