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8)
十个豪强士绅,米脂这样的地方,徐成有底线的搜刮,也是轻轻搜刮出百万两的财富,而澄县是在渭南地区,属于关中的富裕地带,财富更不是米脂可比,张三抄了县城富贵的家,轻松就弄出几十万两银子。
在购买这些武器之后,还下了30万两的订单,张三的要求也非常低,刀枪剑戟,火枪,火药,只要能杀人的武器他通通要,而且还不讲价。
有这么一个大客户,直接让大同社的钢铁厂,兵工厂三班倒的产能全开。
有了充足的武器铠甲,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迅速上了一个台阶,张三整合了当地流民的力量,起义队伍人数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短短时间内就激增到几万人,四处出击占据县城,并且以澄城为根据攻克了通州府,通州府沦陷,这一消息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关中,整个北方,也震动了大明朝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
此时的大同社还没有正式举起起义的大旗,他们表面上依旧在为朝廷缴纳粮饷,甚至米脂县以及延安知府都在有意无意地为大同社隐瞒一些情况。所以在朝廷看来,米脂依旧稳稳地掌控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然而,澄城的农民起义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反行动,知县被杀,府城被占,这是公然向朝廷权威发起挑战,大明朝廷当即命令榆林总兵杜文焕围剿通州府的农民起义军。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榆林卫总兵杜文焕无奈之下,只能紧急调整部署,将原本计划用来对付大同社的钱粮,转而投入到对付澄城的农民起义军上。
同时,他火速调集龙州堡、镇罗堡、清平堡、威武堡、靖边堡等地的两万边军,前往围剿张三领导的起义军,至此,榆林卫对大同社的围剿无疾而终。
榆林卫暂时无法对大同社发动进攻,这给了大同社绝佳的扩张时机,大同社开始有条不紊地拓展自己的地盘。
关中地区遭受干旱的侵袭太久,朝廷不但没有出台任何有效的救助措施来帮助当地农户,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加重税负,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当地百姓为了寻求生机,纷纷寻找出路。跟着张三造反,是一部分人选择的道路。
而另一条相对较为稳妥、没那么危险的路,则是加入抗旱会,只要缴纳 5升粮食,抗旱会下属的打井队伍就会来到农户的田地里,帮忙打井,以此来缓解干旱对庄稼的影响。尤其是米脂均田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在周边郡县不断传播开来。
抗旱会积极组织农户,对抗士绅大族,推行均田地的举措,同时带领大家修筑水坝、疏浚水渠,这些都是关中农户需要的措施。
明明米脂和周边地区一样,都在遭受干旱的肆虐,但米脂的粮食不但没有减产,反而有了少许的增长。特别是在没有了大户的过度盘剥之后,农户们获得的粮食收益比以往更多。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抗旱会就像一场迅猛的风暴,以惊人的速度在四周蔓延开来。
三月时,整个绥德州下属的各村、各镇便全部加入了抗旱会。到了四月、五月,盐川、安定县、葭州,甚至于山西行省的临县,各村各乡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