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一触即溃(2 / 5)
nbsp; 内部腐败不堪,可大明王朝面临的军事压力却丝毫不减。开国之时,明军四面出击,倒也威风凛凛。可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便只能闭关自守。即便如此,大漠的蒙古人依旧屡屡犯边,甚至好几次都杀到了北京城下。
尤其是那九边之地,军事压力异常沉重。这也逼得基层的武将们,不得不保留一定的军事力量,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事。
上头拨下来的钱本就不够,可仗又不能不打。无奈之下,这些武将们经过一番摸索实践,最终发展出了家丁制度。反正钱不够,那就把有限的银子都集中起来,用来豢养家丁。
至于其他九成的士兵,便当作农奴兵使唤。打仗之时,家丁作为主力冲锋陷阵;若有幸得胜,这些农奴兵便去打扫战场;一旦战败,那这些农奴兵便充当靶子,吸引敌人的火力,而家丁们则趁机骑马逃离战场。
只要家丁队伍不遭受损失,自家的根基便还在。再招募一批农奴兵,稍加训练,战斗力很快便能恢复如初,而且还可以趁机向朝廷要抚恤,可谓是一举多得。
靠着这套战术,那些装备精良的有甲家丁,对付无甲的蒙古人,倒也能打得难解难分。
钱也赚了,九边的防线好歹也能守住。在大明官员们看来,这也算是花小钱办大事了。
可这带来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九边之地全面军阀化。朝廷账面上看似有不少军队,可实际上大多是毫无战斗力的农奴兵。而那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家丁,都牢牢掌握在将门世家手中。
这其中,军阀化最为严重的当属辽镇。想那李家巅峰之时,圈养了3000家丁,这便是辽镇的主力。可当这些家丁被消灭殆尽之后,拥有十几万军队的辽镇,也不过是徒有其表,名存实亡罢了,被努尔哈赤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贺人俊想到大同社那庞大的产业咬牙道:“赵兄,你若有一个家丁折损,我给你补200两银子;若有受伤的,我给你补100两。”
赵宝国听闻,微微一惊,道:“贺兄这本钱下得可真不小啊。看来那徐晨把贺兄得罪得不轻啊。”
贺人俊咬牙切齿,眼中满是怨毒:“某的族弟贺彪,就死在了大同社手中。那徐晨还带着一帮刁民,将我贺家的脸面踩在脚下肆意践踏。若不将徐晨斩杀,我贺家还有何颜面在米脂立足!”
赵宝国哈哈一笑,道:“好!就这么说定了。为兄必定竭尽全力,将徐晨的人头双手奉上。”
且说明军军阵之中。
张献忠手持牛皮袋,仰头喝了一口水,而后递给旁边的士兵。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小声叮嘱道:“兄弟们,等会儿可得悠着点。莫要冲得太靠前了,倘若有个风吹草动,听我号令,赶紧撤。就那一两银子的赏钱,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手呢,犯不着把咱们兄弟的命搭进去。”
张献忠乃是河鱼堡的小旗官,家中尚有30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