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最年轻的杰青(3 / 6)

加入书签

把年龄往上加十岁,也没有人能够比拟。”

    “楼上是不是小学生啊,王教授才二十岁,要是这会儿就给了王教授院士身份,那以后怎么办?没看到王教授都把国际数学顶尖三大奖项拿到了手,国内的奖项,还都一个没有获得吗?”

    “我觉得王教授应该被评选为院士,他都证明了全球数学家都不能证明的数学难题了,难道还不够资格吗?”

    按照常理来说,这么好的一个技术,卖出去完全就是一个亏本生意。

    但是,陈凌岳一是知道王东来的想法,二是清楚王东来的研发能力。

    这一个锂离子电池技术,看似不错,实际上对于整个电池领域来说并不算什么。

    正如系统所评价的那样,并未达到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地步。

    只不过是对现有的电池技术进行了创新而已,只要时间发展,则会必然出现的技术而已。

    经过好几次的实际案例,王东来也摸索出了一点规律。

    那就是如果自己研发出来的东西如果领先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话,多半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可要只是领先一点,几年的时间的话,就很难达到系统的奖励标准。

    所以,在处理好之前的电池技术之后,换来大量的资金之后,王东来一方面发展银河科技,一方面又准备再次进行研发。

    他可是很清楚地知道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以及这个行业对于华国的重要性。

    银河科技并不准备去造车,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当之简单。

    电池,电机,电控!

    根本毫无半点技术壁垒,所以那些造车企业才会疯狂堆砌其他的概念。

    比如说是智能化,将冰箱、电视这些东西搬到车上。

    打造无人驾驶的噱头,人为制造卖点。

    而汽车厂商的盈利手段,简直令人作呕不适。

    方向盘加热,车轮扭转角度都需要付费开启,把一次性的工业产品,变成了一种带有会员收费性质的租赁产品。

    你的车并不是你的车,不掏钱,功能被阉割。

    更不要说,在智能化之后,车辆的全部数据都被了解的清清楚楚,包括不限于时速多少,车门开启状况,就连车门开关了几次,每次多长时间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技术在发展,但是监管跟不上,就会被人钻空子。

    很明显,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些问题就不是问题。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