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快嘀货车版上线,公司实现赢利,暗地里的饿狼便已盯上。(1 / 4)

加入书签

自从接下与顾烨合作的重任,陈巧巧的人生,仿佛被卷入了一个高速旋转的漩涡。

顾烨的智能物流项目与她熟悉的网约车业务虽有共通之处,但涉及货物运输、车辆调度、仓储衔接等更多复杂环节。

过去的三个月,她几乎以公司为家,日夜泡在顾烨那充满科技感却也堆满杂物的研究室里,与那位思维跳跃的天才技术官以及他领导的极客团队碰撞、磨合,想要尽快落地项目。

顾烨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而陈巧巧则更注重市场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两人从最初的互相试探、观点交锋,到逐渐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奇特的互补。

陈巧巧将快嘀成熟的地推经验和运营模式带入项目,而顾烨则用他惊人的技术实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算法和系统集成难题。

陈巧巧负责协调公司内部资源,打通信息物流系统与新建的“货车”平台的接口,推动法务、市场、运营各部门的配合,其执行力和协调能力让顾烨也暗自点头。

经过近乎疯狂的三个月封闭开发和测试,“快嘀货车”1.0版本终于如期上线。

依托快嘀主App的巨大流量入口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及前期在试点城市精心策划的推广活动,“快嘀货车”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有短途货运需求的用户和闲置货车司机。

由于借鉴了快嘀在网约车领域积累的精准营销和补贴策略(初期适度且精准的优惠券发放),以及更重要的——凭借快嘀在信息匹配算法和风控体系上积累的深厚底蕴,“快嘀货车”的用户体验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接单速度、运输效率、安全性都获得了首批用户的高度认可。

口碑效应开始显现,业务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同城货运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快嘀的主营业务——网约车方面,也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自成功收编傅家出租车公司,整合其庞大的合规车辆和司机资源后,快嘀在城市出行市场的份额和运力稳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规模的极速扩张带来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议价能力。

陆鑫果断决策,宣布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了针对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大规模、无差别的“烧钱”补贴。

市场策略从粗暴的资本驱动,转向依靠服务质量、平台效率和生态协同(如与“货车”的联动导流)来留住用户和司机。

出乎一些市场分析师的预料,快嘀的订单量并未因补贴取消而大幅下滑,反而因为运力充足、调度高效、服务标准化而保持了稳健增长。

因为停止了巨额补贴出血点,公司的成本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叠加“快嘀货车”这块新业务开始产生可观现金流,短短几个月内,快嘀出行集团首次实现了全集团层面的整体盈利!

消息公布当天,公司内部一片欢腾。

这标志着快嘀终于走出了持续亏损的泥潭,进入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陈巧巧站在办公室里,听着周围同事的欢呼,看着屏幕上飘红的财报关键数据,心中感慨万千。

她想起了那个被临时推上去做集团汇报的紧张清晨,想起了在顾烨工作室里度过的不眠之夜。

幸好,努力获得了回报。

陆鑫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边,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但语气中透着一丝轻松:“做得不错。货车项目的落地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嗯,是团队的努力,还有顾总监的技术支撑。”陈巧巧谦逊道,但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嗯,”陆鑫微微颔首,“盈利只是开始,下一个目标是巩固市场地位,并开拓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