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是否提前引爆义和团及金色山口计划(2 / 3)
青岛)对德国工业资本极具吸引力。德国在此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殖民经济体系,不愿将资源分散至西南。
2、德国在东亚的海军力量主要用于维护胶州湾及山东利益,缺乏向云南纵深投射军力的能力。中国西南地形复杂(如云贵高原),交通闭塞,德国难以像法国那样通过越南(法属印度支那)建立后勤支持网络。
3、列强通过势力范围划分形成默契,如英国主导长江流域、日本控制福建、德国占据山东。德国若挑战法国在西南的地位,可能引发其他列强干涉,破坏其在山东的既得利益。
但是,德国政府不反对
4、参与国际银行团,通过与其他列强合作对华贷款,渗透全国性经济利益。
5、通过技术输出增强政治影响力。德国有意向清政府出售军火(如克虏伯大炮)和工业设备。
6、通过外交制衡,利用英法矛盾,在海外给法国添添堵,同时转移一下德法两国因阿尔萨斯-洛林问题长期对立引发的矛盾焦点。
其实王月生对于德国政府这种四平八稳、布局长远的对策早就有心理准备,毕竟被俾斯麦那种纵横捭阖、炉火纯青的外交手段熏陶了那么多年,政府的作风可想而知。他主要是把希望寄托在那位德皇威廉二世身上。这位怎么说呢,有点像后世的懂王。此人因出生时臀位生产导致左臂萎缩(厄尔布氏麻痹),这一生理缺陷促使他自幼接受严苛军事训练以证明能力。他常通过穿戴手套或摆拍姿势掩饰缺陷,形成争强好胜、注重权威的性格。
在母亲(自由派)与祖父(保守派)的双重影响下,威廉二世价值观充满矛盾:既向往英国的海洋自由精神,又崇尚普鲁士军国主义。母亲的严厉管教与祖父母的溺爱加剧了他的叛逆与权力欲望。他常被描述为“冲动”、“自负”,热衷扩张主义,提出“世界政策”挑战英国霸权,加速国际矛盾。继位后罢免首相俾斯麦,打破原有政府与军队分立的平衡机制。
他直接干预内阁事务,允许官员绕过首相与皇帝接触,导致普鲁士政府权力分散。偏好通过亲信或非正式渠道处理外交事务(如派密友巴林与英国私下谈判),破坏官僚系统的规范运作。这种随意性导致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例如海军扩张激化英德矛盾。
果然,李卜克内西又说道,“皇帝陛下本人对于你提出的设想非常感兴趣,即便对于直接在有印度支那支撑的云南方向与法国直接竞争不以为然,但皇帝说了,从昆明往北直到成都,并非天然是法国的地盘,英国在长江上的利益也应在重庆为止,甚至法国强租广州湾后,与英国在广东的利益都有可能爆发冲突。
皇帝陛下这段时间可是对你们的中国地理颇下了一番功夫呢,说出中国地名来,连外交部的高官都跟不上节奏”,李卜克内西笑着说,“现在我们不能给你确认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是,我们愿意为你派人学习普鲁士的铁路技术与管理提供方便,并且愿意在你能影响到相关建设项目后,通过国际财团支持你的行动。嗯,皇帝陛下还为这个合作起了个名字,叫金色山口”。
行了,有皇帝这个态度就足够了。反正自己要求的也只是派人学习而已,并没有左右德国对华政策的能力和野心。
王月生又向李卜克内西了解了一下德国政府对于中国山东当前局势的看法,得知德国圣言会主教安治泰怂恿德军到日照等地对老百姓进行“惩罚”。今年年初,德国驻青岛总督叶世克向日照派出军队。正如德国公使海靖夫人在其日记中说:“叶世克和安治泰敦促向骚乱地区——尤其是日照派出军队。外交部对此提出了不同寻常的问询,问我们是否会因此卷入到中国潜在的战争状态,对大沽和天津的进攻是否无论如何也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他们还是不了解中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民族会因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