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行路难三其三(1 / 2)
茶馆里,几个年轻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他们倒是不甚在意茶馆里正在即兴创作的说书人,认真地看着天幕上评论区的想法。
其中一个书生模样的激动地一拍桌子,
“妙哉!
这新奇的设想,让法海去取经。
想来这一路定是血雨腥风,与原着中唐僧的温和取经大不相同。”
“这法海的勇猛,怕是能将那些妖怪打得落花流水。
“只是不知道这真经最后取得的方式,是否也会大不一样?”
旁边一个习武的青年也跟着附和,
“就是就是,看这法海施展神通,比我练武可精彩多了。”
“要是我能有这本事,也去凑个热闹,跟着去取经!
创造一些不一样的故事。”
河边的浣衣女们叽叽喳喳,
"
你们瞧见没?评论区说那法海和尚连女儿国国王都敢打!
"
"
可不是嘛!
那国王多漂亮啊,他居然说人家是妖孽!
"
"
要我说啊,这和尚比咱们家那口子还不会怜香惜玉!
"
明
冯梦龙注意到了这样的创意新奇的内容对于百姓和读者的吸引力。
这般不同寻常地打破传统,连一些老古板都没有太多微词,只是加入了这场讨论中。
冯梦龙笔下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礼教对人的束缚。
总是在反对礼教约束,认为通俗文学是“民间性情之响”
“天地间自然之文”
,是真情的流露。
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名教之伪药”
的文学主张,表现出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法海取经的情节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冯梦龙就在思考在自己的话本小说中加入更多轻松幽默、新奇有趣的元素,以更好地符合大众的口味。
之前冯梦龙倒也尝试过对故事中主角的性格改编,创作出与原版毫不相关的结局。
现在这种跨故事的角色互换和融合的主题倒是受欢迎。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自家院子里,眯着眼看着天幕。
他缓缓摇着头,对身边的小孙子说,
“孩子啊,这世间之事真是变幻莫测。
这和尚的角色一换,故事可就全变了。”
“不过不管是谁去取经,都是为了求那真经,普度众生。”
“希望这法海在取经路上,也能懂得慈悲为怀啊。”
小孙子眨着大眼睛,满脸好奇,
“爷爷,那法海能像唐僧一样,让妖怪们都改邪归正吗?”
老人笑了笑:“这可说不准,要看这法海的造化咯。”
街头的那些小孩子们则兴奋地跑来跑去,模仿着法海的动作,嘴里喊着,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嘛空!”
他们觉得法海的样子威风极了,比平日里听的那些英雄故事还要精彩。
特别是昨日他们才刚看过一集86版的《西游记》。
清
蒲松龄再次兴奋不已,他热衷于收集和创作奇闻异事,法海取经这样新奇的设定倒是正合他的口味。
想起上一个后传版的唐僧,他又忽然冷静下来,想到了一些新的主题。
法海取经这一设定打破了常规,倒是了引蒲松龄对“救赎”
“转变”
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他开始想到那些原本被定义为“恶”
或“固执”
的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