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浑仪的启示(1 / 3)

加入书签

“枯木龙吟”

那脱胎换骨般的清越龙吟,余韵仿佛依旧缭绕在工棚的梁柱之间,也深深烙印在沈星晚的心头。

那种与器物之魂深度共鸣的玄妙体验,让她对“技近乎道”

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切感悟。

她不再满足于制作或修复具体的物件,而是开始追寻那隐藏在结构、线条、振动背后的,更为本质的天地至理。

顾言察觉到了她这种求知若渴的变化。

他没有再用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她,而是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带着她再次走进了那间存放着他过往核心秘密的屋子。

这一次,他没有走向书架或图纸柜,而是来到了屋子最里侧,一个被厚重防尘布覆盖的庞然大物前。

他伸手,缓缓揭开了防尘布。

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显露出来的,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由多重同心圆环和观测枢轴构成的木质仪器模型。

圆环上雕刻着周天星宿、二十八星宿的精细刻度,环环相套,层层相扣,枢纽处是精妙绝伦的、允许多维度转动的特殊榫卯结构。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只是模型,却散着一种窥探宇宙奥秘的庄严与浩瀚。

“这是……浑仪?”

沈星晚屏住呼吸,眼中充满了震撼。

她只在古籍插图中见过这种古老的天文仪器,却从未想过能亲眼见到如此精密的木质模型。

“嗯。”

顾言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这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模型,“早年痴迷于此,花了三年时间,试图用木艺还原古人‘观象授时’的智慧。”

他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拨动了最外层一道代表“赤道”

的圆环。

圆环出轻微而顺滑的转动声,带动内部几层代表“黄道”

、“白道”

的圆环也产生了相应比例的、协调无比的位移,整个仪器仿佛活了过来,模拟着星空的运转。

沈星晚看得目眩神迷。

这不仅仅是木工技艺的巅峰,更是数学、天文学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每一个环的弧度,每一个榫卯的精度,都直接影响着观测的准确性。

这远比修复一张琴、一个印匣要复杂千万倍!

“天道圆,地道方。

制器尚象,以应乾坤。”

顾言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内响起,“做这东西,磨掉的不仅是木头,更是心头的浮躁和狭隘。

你会真正明白,什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什么是‘格物致知’。”

他让开位置,对沈星晚道:“它闲置多年,有些枢轴运转已不够顺滑。

你试着,让它重新‘活’过来。”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修复浑仪,不仅需要极致的技艺,更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天文原理和数学逻辑,才能判断何为“顺滑”

,何为“偏差”

沈星晚没有退缩,眼中反而燃起了炽烈的光芒。

她庄重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沈星晚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这间屋子里,与这台沉默的浑仪为伴。

她并没有急于动手拆卸或修复,而是如同最初学习时那样,先从“读”

开始。

她找来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浑仪和古代天文学的书籍,对照着模型,一点点理解每一层圆环代表的含义,每一个刻度的作用,每一处枢纽设计的用意。

她用手轻轻推动圆环,感受那细微的阻滞点,用耳朵倾听转动时出的声音,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哪个环节。

顾言不再提供具体的指导,只是在她遇到知识盲区时,会将她需要的书籍默默放在她的手边;在她对某个结构原理苦思不得其解时,会在她用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