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紫檀的密语(2 / 3)

加入书签

一脸愕然。

“不从外面修?那从哪儿修?”

沈星晚指向木匣底部那严丝合缝的底板:“从这里。”

她解释道:“紫檀木性稳定,但硬脆。

这处凹陷是因外力撞击导致局部木质压缩、微裂。

如果从底部小心开启,找到内部对应的损伤点,从内部进行微力顶撑,同时辅以适量的湿气和热量,让压缩的木质纤维有恢复弹性的空间,或许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其原貌,再配合内部的细微加固,最后将底板复原。

这样,既能解决内部损伤,又能完美保留外部所有的浮雕和漆面。”

这个方案听起来匪夷所思!

从底部开启一个如此珍贵的古物,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还要从内部进行如此精密的操作,简直闻所未闻!

赵伯张大了嘴,看向顾言,想从他那里得到确认。

顾言没有看赵伯,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沈星晚身上,那深邃的眼底掠过一丝极快的惊讶,随即化为一种深沉的、带着探究的专注。

他沉默着,仿佛在评估这个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

工棚里安静得能听到窗外树叶的摩挲声。

许久,顾言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有几成把握?”

沈星晚深吸一口气,没有夸大,也没有妄自菲薄:“五成。

需要对内部结构判断绝对准确,顶撑的力道和时机把握恰到好处。

而且……需要极细的工具和足够的耐心。”

顾言点了点头,转向赵伯:“按她说的做。

料,我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伯看着顾言那不容置疑的神情,又看了看目光坚定、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沈星晚,一咬牙:“好!

就按沈姑娘说的办!

需要什么工具,我立刻去准备!”

方案既定,接下来便是无比紧张的准备和执行。

顾言亲自挑选了一套他珍藏的、细如牛毛的反口刻刀和微型凿铲。

沈星晚则花了半天时间,反复敲击、倾听木匣各个部位,尤其是底部和凹陷对应区域,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清晰的内部结构三维图像,精确判断出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开启底板的工序由顾言亲自操刀。

他的动作慢到了极致,每一刀都凝神静气,确保不伤及周边榫卯分毫。

当底板被小心取下,露出内部结构时,沈星晚之前通过“听音”

判断出的损伤区域,赫然出现在眼前——那处的木质果然出现了细微的压缩和网状浅裂。

最关键的内部修复开始了。

沈星晚洗净双手,屏住呼吸,拿起了那把她几乎无法凭肉眼看清刃口的小刻刀。

她需要先将那些压缩的木质纤维极其小心地、一层层地挑松,再用一个特制的、带温控的微型烙铁,隔着浸有特定药液的湿布,对损伤区域进行极其短暂而精准的热敷,利用热胀冷缩和湿气软化,引导纤维恢复弹性。

这个过程,如同在米粒上雕刻,又如同给一位沉睡的巨人做最精微的心脏手术。

她的手腕必须绝对稳定,力道必须毫厘不差,对时机的把握更是要求妙到巅毫。

汗水很快浸湿了她的额和后背,但她浑然不觉,全部的精神都凝聚在那方寸之间的刀尖和感知上。

顾言就站在她身侧,沉默地充当着她的助手,递送工具,调整光线,在她需要间歇时,用镊子稳住木匣。

他没有出声指导,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坚实的依靠。

时间在极度专注中悄然流逝。

当沈星晚完成最后一次微力顶撑,撤去所有工具,再次轻轻叩击那处原本凹陷的区域时,传来的声音虽然比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