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未来的小行星计划开发计划(2 / 6)

加入书签

港或其他太空基地,通过直接在小行星这种微重力,没有大气层的区域直接开采资源并提炼建设,其难度以及成本要比在地球上直接运输到太空里更容易,成本更低。

    地球上的重力,始终是困扰人类冲向星际,展开大规模星际活动的重要障碍。

    而小行星上可没什么重力!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也开发小行星是不现实的,技术还没到那程度。

    因此目前南门航天的小行星计划也只停留在前期探测上,为未来的商业计划进行前期准备。

    一旦未来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能够低成本在小行星上开采部分特定高价值资源或太空建设所需要的重要资源,燃料等;同时也探测出来了有开采价值的小行星,那么才会进入大规模施行阶段。

    现在,还早着呢。

    未来很多年里,南门航天的航空领域的核心都是围绕着月球基地所进行的……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未来需要大规模的氦三充当可控核聚变的燃料。

    这里头潜藏的商业价值、战略价值是巨大的,短期内就有数万亿的规模,长期来看甚至会有数十万亿的规模!

    并且由此延伸到社会经济发展收益那就更大了。

    此外,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应用,还能够带来其他的一些战略价值。

    比如供电的大幅度增加,电力成本的持续下降,能够有效的促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部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同时大规模使用可控核聚变能源,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尤其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要知道,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庞大的人口规模,导致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是巨大。

    煤炭都还好,我们自己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虽然每年也进口好几亿吨的煤炭,但是真说起来,其实不进口也行。

    但是石油就没办法了,我们的石油产量虽然不低,但是远远不足整个社会体系的运转,每年都需要进口海量的石油。

    这些进口的石油有一部分是用于工业领域,包括制造各种化工产品,提升工业能效,比如人们很熟悉,生活里无处不在的各种塑料制品就是以石油为原料的。

    还有一部分石油则是用来了交通运输领域,而这部分的占比极大,每年大概要消耗三亿吨。

    这也是国内大力推动电动车的核心原因之一……大规模使用电动车后就不用进口那么多的石油了,能够有效的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涉及到能源战略安全问题。

    而要大规模的使用电动车,除了对充电等基础设施的高要求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