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上月球开采氦三(3 / 8)

加入书签

处于绝密状态,已经开始少量生产,并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领域的MMK34超导材料,就非常符合可控核聚变的需求。

    除了超导材料外,还有一个核心的技术问题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控制等离子体的专用大模型。

    这个技术问题也需要智云集团这边来搞!

    毕竟搞人工智能,智云集团是专业的!

    而且搞这种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智云集团已经有过经验了……智云集团研发制造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其中的一个核心技术难题就是如何控制量子比特,而智云集团的技术人员就是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据模型算法,来预测并控制量子比特,进而让可控量子比特的数量从昔日的几十个,迅速增加到了几百个,几千个,再到LC-51超导量子计算机里的一万个。

    并且随着算法的持续更新,训练数据的增加,这个量子比特控制模型算法还在不断的进行迭代优化,智云集团的短期目标,是让它能够控制五万个量子比特!

    而这也是正在研发中的下一代,即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性能指标。

    因此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对这一类型的人工智能模型上的技术积累以及经验还是非常充沛的,他们有信心搞定可控核聚变上使用的等离子体的预测,控制模型。

    之前的研发里,就已经把预测时间做到了提前三百毫秒,他们还会持续进行研发,整体进一步提升预测时间以及控制效率。

    所以整个星海可控核聚变科研实验堆计划里,仙女山控股的材料研究院、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才是核心的关键研发机构,其他的都是打下手,进行配合的研发的。

    徐申学从星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回来后,心情很不错……哪怕是在半个月之前,他都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快就能够看到可控核聚变的曙光。

    毕竟可控核聚变这东西,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喊了,十年又十年,以至于很多人都说,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突破,永远都在下一个十年!

    而自己手底下的公司,瞎折腾,一开始也没有想着搞什么可控核聚变,但是随着大量的材料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后,莫名其妙的就发现自己手底下的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一些成果,已经足以满足可控核聚变的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需求了。

    搞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可控核聚变,这暂时还不太行,但是搞个科研实验堆的话,那么问题就不大了。

    而在徐申学看来,如果能够把科研实验堆给弄出来,证明了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实验堆的未来潜力,那么距离大规模应用也就不远了。

    自己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看到可控核聚变发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发电后,电价就会变得便宜了。

    这两者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