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最后的惊人发现(3 / 4)

加入书签

法,慢慢‘逼根’,给它创造机会让它憋出新根来!一半一半的概率吧!三月是万物复苏的月份,成活率会更高一些。所以啊,我才选择这个时候来这里挖宝。”他拍了拍鼓起的口袋,豪气地一指四周嶙峋的崖壁,“咱们得多挖!广撒网!多多益善走,继续!”

初战告捷,尤其是挖到了罕见的小叶黄杨,极大地鼓舞了三人的斗志。三人如同在岩石迷宫中搜寻宝藏的探险家,在高低错落的崖壁石坡间攀爬搜寻。钱队长的眼睛像最精密的探测器,总能从看似荒芜的乱石和石缝的小灌木中,精准地发现那些深藏不露的老桩。榔头、錾子、撬棍、手锯、斧头轮番上阵,叮叮当当、吱吱嘎嘎的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山崖与江水之间。

时间在专注的劳作中飞速流逝。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又在江风吹拂下变凉,留下盐渍。手上磨出了水泡,又在不断的握持工具中破裂,火辣辣地疼。但收获的喜悦压倒了一切。蛇皮口袋一个个被填满,鼓胀起来。有形态奇异的火棘老蔸,有盘根错节、沧桑遒劲的迎春,有在贫瘠石缝中扭曲挣扎、姿态狂放的山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每一个都凝聚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顽强印记。

当刘青松将最后一袋桩头吃力地放到一块相对平坦的岩石上码放好时,钱队长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嚯!快十一点了!收获不错!大大小小三十多个了!”他指着地上六个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疲惫的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笑容,“歇口气,喝口水,咱们再看看最后这半个钟头,能不能再撞个大运!”

三人坐在石头上,拧开军用水壶,咕咚咕咚地灌下仅有一点余热的茶水。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滴落在温热的岩石上,渐渐蒸发。钱队长的目光如同盘旋的猎鹰,锐利地扫视着周围更高更远的石坡和崖壁。太阳已经当顶,坚硬的岩石反射着阳光,空气中蒸腾着灌木和尘岩的气息。目之所及,多是些叶片宽大的普通阔叶杂木,引不起他太大的兴趣。

“小刘,你先就在这等会。”钱队长站起身,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腰背,“江春生,我俩再往两边稍微探探。你往西,顺着江边崖壁往上走点看看。我往里侧,去那边高点的石坡上瞄一眼。碰碰运气,十二点前必须收工往下撤!”

“好!”江春生应了一声,也站起身。他扛起那根粗壮的六棱钢撬棍,像扛着一杆沉重的长枪,沿着靠长江一侧的悬崖边缘,小心翼翼地往西边更高的地方走去。脚下的路更加崎岖难行,巨大的岩石犬牙交错,许多地方需要攀爬跳跃。奔腾的江水在脚下变得更加遥远。

走出大约三十多米,绕过一丛从石缝里顽强探出的、叶片阔大的灌木,江春生的目光被吸引住了。在几株同样阔叶的老树桩的缝隙间,紧贴着一块巨大岩壁的根部,赫然生长着一个树桩!它比之前挖到的黄杨桩头要大上一圈,形态更加敦实饱满,像一个倔强的巨大拳头。桩头上方,并非光秃秃的枝桠,而是生长着一丛相对茂密的小枝条,上面稀疏地挂着十几片叶子。那些叶子形状有些奇特,椭圆,边缘光滑,颜色却很奇怪,不是鲜绿,也不是枯黄,而是一种明显因养分不足而缺乏生气的、介乎于黄绿之间的黯淡色泽,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这怪异的叶色和形态引起了江春生的注意。他朝里侧下方钱队长所在的方向,双手拢在嘴边,用尽力气呼喊:“钱叔——!这边——!有个树桩——!您来看看——!”

喊声在空旷的崖壁间回荡,传得很远。过了一会儿,才看到钱队长那瘦高的身影,在下方高低起伏的岩石间不慌不忙地移动过来。

当钱队长终于攀上江春生所在的这块岩石,目光落在那奇特的桩头上时,他那张被汗水浸透、沾满灰尘的脸上,瞬间爆发出一种近乎疯狂的狂喜!黝黑的脸膛因为激动而涨得发红!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几乎是扑到那桩头前,双手颤抖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