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科考结束,探监(2 / 6)

加入书签

sp; 大不了,就是小宗易大宗。

    或者,另开一宗。

    皇室能搞这事吗?

    绝对不行的。

    魏这个姓,就意味着要么平庸的当逍遥王爷,要么潜龙在渊,藏着。

    反正,都不能展露才能。

    明朝就可以说是‘养朱政策’搞垮的。

    到中后期,几十万不参与生产的宗室,都沦落到了抢劫朝廷赈灾款那一步。

    大虞的人口远不如明,魏氏也没有膨胀的那么夸张,这个问题并不算太严重。

    但可以说。

    现在的宋时安,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什么,都没有罪过。

    说什么,别人都不能够急眼。

    况且,考试的作文并非就是治国的政策,你要上纲上线的挑文章里的字眼,试图搞什么文字狱,我也可以反挑你的刺。

    内忧外患之下,不求政治开明,但这种情况下还搞暴政,那就是嫌国亡的不够快了。

    思路,就此确立。

    一篇注定载入大虞历史的策论,提笔了。

    正对面的学士,看着宋时安甚至都不用打草稿,当即就在试卷上落笔,都惊呆了。

    如若有写错的地方,直接就用毛笔涂掉,接着继续‘畅所欲言’。

    虽然到了上呈大学士那一步时,会誊抄试卷,卷面分也无所谓。

    但对于普通阅卷学士批改文章,那卷面分是非常重要的。

    这位学士也考过进士,还是三次才考上。在他考试中,每次初稿誊抄时,生怕写错一个字,全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后面,他也参与过阅卷,更加确定卷面多重要——很多人第一眼看文章,就是试卷是否干净,字迹是否好看。

    卷面不行的,直接就淘汰。

    好在的是,宋时安只是书写不拘一格,有涂抹,但字写得还算是漂亮的。

    写着写着,一整张试卷都快要用完。

    原本以为还要再加上一张试卷的,宋时安停笔了。

    而后,将笔架在砚台上。

    写完了?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