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辞赋科结束!(3 / 5)

加入书签

比起去年那个乡试的考题书而言,没有任何难度。

    立意是有一个普遍共识下的范畴,不像是‘书’,边界广袤无垠,越深刻越好。

    转爱国当然是可以,民族情怀,就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主旋律。

    但正如同主旋律的作文很难写得满分一样,做学问,捷径反倒是最不好走的。

    国子监的一众大学士,都是这么认为的。

    把书读得很好的他们,觉得评判标准,只有一个——

    “今年,肯定会出不少优美的文章。”辞赋科的主考官孙康,相当期待的说道。

    “很少有这么硬的题目了。”其余人也附和道,“写文能力强的士子,肯定要竭尽全力的华美。”

    “华美一向不是缺点,除非是那种矫揉造作的文字堆砌,所造出的空中楼阁。”古易新也说道,“全然将文字用作修饰点缀,空洞,毫无内涵的文章,改卷的学士们,应当也看得出来。”

    这些老学究们,自然是懂得,什么叫好文,什么叫‘看起来的好文’。

    但这个尺度,学识达不到层次的人,很难区分。

    就像是书法中,江湖体为外行所诟病,并且外行还要抨击主流制造学术壁垒一样。

    有些差的诗词,好多人看不出来。

    诚然,书法大师里的确是有吹几把,博眼球的,但大部分的造诣,还是比较高的。

    放在文章之中便是。

    什么样的文笔,才算得上好文笔。

    如何区分,什么是为了文笔而文笔。

    对于写文者,都应当学习。

    首先,好的文笔一定是通畅的。

    用词可以晦涩,但不能全是阅读障碍。

    其次,画面是层次递进,给人以时空想象的。

    不能写出来的东西没有镜头感,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杂乱无章时,还要硬嘴一句:我这是蒙太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表达的意义。

    哪一篇能够流传千古的美文,没有讲清楚一个故事?

    没有传达出一种笔者的心境?

    “古师,但我还是觉得,不能过分的信赖这些国子监的学士。”张兆说道,“我们得多看几篇,漏掉的好文不会有,但意义轻薄的文章,怕是会被推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