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战争结束,宋时安重回朔风之主(3 / 5)

加入书签

;   齐师败绩,引遁朔风,六皇子拔剑阵前,率兆庶三军振臂山呼,遥献凯捷于帝都圣阙,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还好有你在,不然刚才真的有些危险。”

    进入城后,魏忤生快步的走着,心月跟随,身旁的宋时安也和他一起,并肩快行。

    想到刚才发生的事情,他现在都在后怕。

    他并非怯弱胆小,而是他清楚,自己很受父皇厌恶。

    倘若是晋王二哥打赢的这一仗,众将士这般齐呼,陛下甚至还会很高兴。

    而自己不同,哪怕拿了天大的功劳,他依旧得谨小慎微的做人。

    要以此居功自傲,甚至还心领了这一声声‘万岁’,那就真的是离死不远了。

    “殿下。”宋时安很平静的开口道,“你现在,应该对大虞为什么在边境州,每个都督都一定要设一位和他同品级的刺史,完全理解了吧。”

    “我先前就知道,是为了平衡。但现在才彻底领悟,到底为何。”魏忤生看向宋时安,依旧心有余悸,“武将,太可怕了。”

    为什么要杀开国武将?

    为什么,刘邦评价那些武将为功狗,而在之前,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

    文臣再有权势,他与皇权产生矛盾,也是在规则内的斡旋。

    而要是跟武将有了矛盾,对方如若能带兵杀进帝都,宫里的蚯蚓都得对半开。

    那为什么很少有武将造反夺取政权的例子呢?

    这正说明了,开国君主都在全力提防。

    武将如若有兵,就不能同时有粮。

    有兵有粮,就要控制兵跟粮的数量。

    倘若一个武将,有了兵权,有了粮食,甚至能够任免官员,那特么就是二级皇帝。

    汉朝实际亡于废史立牧,相比起董卓李傕,刘焉才是天字第一号的国贼。

    “难道,这就是姬渊所想的?”

    魏忤生怎么感觉自己有一点被欺负了,中了那人的套。

    “他肯定这样想过,但见他,利大于弊。”宋时安道。

    “利,在何处?”魏忤生问。

    “殿下,赢得了最重要的民心。”宋时安答。

    突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