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科第一(3 / 4)
; 在这两人争执不休时,古易新缓缓侧过身,看向坐在他旁边的晋王:“吾等认为这三篇文章都很不错,请殿下决出前三甲。”
“……”被这样一问,晋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还是请古师决断。”
这种事情,怎么能够让我来?
你们可是最专业的大学士。
“陛下让殿下督科考,当我等权衡不定时,自然是由殿下决断。”古易新说。
“是这样的吗?”
晋王看向其余几位大学士,不确定的问道。
于是,众人一致的回应:“殿下,是的。”
晋王发现确实是自己的职责后,重新的审视起了这三篇文章。
眉头,越皱越深。
自己确实是可以下一个决定,评定出一二三名。
可这次的策论成绩,就是科考成绩,万一父皇对司州解元的人选不满意,那不是全怪到我头上来了?
越想,他压力就越大。
最终,他决定道:“本王,得去征求陛下的意见。”
“全凭殿下决定。”古易新道。
于是,晋王便起身了,拿着这三份试卷。
七位大学士跟着起身,同步的双手交叠,朝着往外走出的晋王的背影,缓缓弯腰行礼。
待到他走后,七个人重新的回到了位置上。
“《大河赋》应该是孙司徒的儿子所作。”有人道。
听到这个,孙康急忙的开口说道:“我只是从文章水平去评判,跟是何人所作并无关系。而且我虽然姓孙,可不是扬州孙氏!”
在他急得都快脸红时,古易新将头转过去,声音低沉的提醒:“没人这么说。”
孙康抿嘴,不做声了。
“《屯田策》应该和《劝学》,乃一人所作。”张兆道。
对此,七个人都认同。
字迹是一样的。
甚至说,他们心里全清楚。
辞赋的第二名,作者就是《大河赋》的作者,三公之子,孙谦。
其实按照人情世故来说,这个解元直接颁给他都没问题。
但今年的情况,不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