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科第一(1 / 4)

加入书签

    国子监,衡鉴厅。

    第三日上午,所有的试卷基本上都已经评等完毕,评等的排名也差不多完成了。

    不过因为有些具体的名次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目前仍然是全封存的状态,并没有确认真名。

    其中辞赋那一科,《劝学》被集体通过为甲等第一。

    甲等的第二到最末,虽然有些存在争议,但还是能够投票投出来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策论。

    前三甲的讨论最为激烈,投票下来,几乎是旗鼓相当。

    分别是:

    《梯税法》

    实行阶梯税,同时对商贾收重税。

    拥田越多,收税越多。

    这一刀,非常狠。

    但因为这一篇写得非常好,在晋王的监督下,这些大学士没办法忽视。

    不过大家也都心里清楚,就算朝廷真的要实施这个法案,也并不能就真的将世家重创。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你永远不知道,某些人有多少田。

    那这篇文章就没有意义吗?

    并非。

    因为新的政策,在开始的时候,绝对是下手最重的时候。

    这个政策一下来,这几年能够收到的田税一定是非常之多的。

    不管后续怎么说,燃眉之急可解。

    第二篇:

    《大河赋》

    这一篇文,文字非常华美,策论写得像赋。

    但却不完全华而不实。

    文章的核心观点,募捐钱粮,治理大河水患,修筑千里河渠,将河患区,改成数万顷良田。

    这跟其它文章不一样在于,在那些人试图从‘节流’解决问题的时候,它提出了‘开源’。

    没有粮,那就开发良田。

    成本靠募捐。

    募捐的对象,当然是世家大族。

    其实募捐这种行为,非常常见。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