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究极难题(2 / 4)

加入书签

我本以为陛下会通过北境战事的那个考题。”有人感叹说。

    “偏偏是把这个考题搬到台面上……”

    “策论优则为仕,都是为解君忧。既然确有其事,难道要避而不谈?”

    古易新打断了下面几人带着一些不明显‘牢骚’的发言,面带深沉。

    不过虽然他没直说,但所有的大学士心里都有数。

    策论优则为仕。

    但并不意味,下午的那场考试,你写得好就有用。

    不仅要皇帝满意。

    也要我们满意。

    或者说,

    我们的满意,才最重要。

    ………

    “策儿,你切记一点,策论那一科,你需要揣测的是国子监那七位大人的深意。”

    在临考的前一晚,父亲特意向自己强调了这一句话。

    并且让自己,一定要记在心上。

    今日早上走的时候,又叮嘱了一次。

    其实这一句话,宋策是有一点矛盾的。

    他不是读死书的人,自然知道人情世故。

    可是当今皇帝,开创科举,绕开‘世家代代相传’这一古律选取人才,同时设置了锦衣卫高压管控,可谓是大虞数代以来,权势最为鼎盛的一位帝王。

    为何父亲只让自己揣测国子监七位大人的深意,而非是皇帝的深意?

    难道,七位国子监大人,就能决断一切了?

    但父亲不可能错。

    要听他的。

    不过宋策现在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因为上午的辞赋科,他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

    书。

    要读圣人书。

    但圣人之书,亦是圣人走过的路。

    读书人要读圣人书的同时,亦要行万里路。然后,再变成自己的书。

    搞清楚这个核心思想后,他便洋洋洒洒的创作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辞赋。

    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策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