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应对举措(2 / 5)
调度的兵力来看,对手应该是益州的刘季玉。否则南阳、颍川,兖州都不会如此平静。”
袁绍缓缓点头,他也是如此考量的,只是袁绍还是问道:“那为何孟德如今又调动了河内驻军,须知这可是他的嫡系部曲,战力强悍。孟德将他们放在河南,显然是打着驰援四方的主意,蜀中到底是发生了何等重要之事,竟然能迫得他不得不如此行事?”
对此,许攸也是相当不解,只能猜测道:“主公,孟德此举,无非两个原因。”
袁绍抬头看向许攸:“子远有何高见?”
许攸回道:“无非是大胜或是大败。若是大胜之下,孟德自然欲鲸吞益州十一郡国,故此增兵,欲尽快毕其功。否则便是遭遇大败,蜀中告急,孟德不得不抽调精锐前去救急。”
袁绍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是如此判断的,只是他还有个猜测:“子远,你觉得刘子升可或会入蜀?”
许攸一听,顿时摇起了头:“应不可能。”
袁绍追问道:“何也?”
许攸认真分析道:“主公,益州乃是天府之国,秦得巴蜀以吞六国,汉据两川而并天下,此乃天下共知之事,可为何唯有秦汉能得之?无他,乃是地利也。秦、汉皆有汉中后方能入蜀。刘子升固然气候已成,然其居于大江之下,即便水军庞大,焉能逆流而伐?”
袁绍听罢,大为叹服,深以为然。
毕竟在桓温之前,巴蜀的掌控几乎都是来自于汉中,秦皇也好,汉高也罢,都是得汉中才有巴蜀。
楚国最强盛时,率先称王,带甲百万,幅员千里,整个江汉平原皆是楚国之地,但他从来都不曾真正掌控过巴蜀。
即便强大如楚国都不行,那更遑论其他时期了。
唯有东汉时期,征讨公孙蜀国时,是采用了多线征讨,水路并进的方式。岑彭与吴汉表现的都相当优秀,攻破三峡,兵克江州,但这却是以天下征伐一州之地,并不足以推翻许攸的意见。
末了,许攸还补充了一句:“更何况,若是刘子升真涉足蜀中,孟德安敢如此调兵?”
袁绍哈哈大笑起来,大为赞同。
曹刘如果争夺益州,那兖州、豫州、南阳长达数千里的边境线上缘何会如此平静?
双方就连摩擦都没有,曹操甚至还敢大规模抽调兵马,这也太不把刘封放在眼里了吧?
事实上会有这样神奇的一幕,也是多重原因导致的,而且曹操也绝非袁绍所想的那般毫无防备。
一来曹刘结盟已经日久,尤其是军事分界线上,双方已经互信很深,边境兵力始终很少,贸然增兵,必然会引发动荡,破坏互信,对于弱势一方的曹氏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