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唐与教育(2 / 3)
在于万民。
其选官用人之法,亦有可取之处。
朕以为,欲使我大唐长治久安,国力蒸蒸日上,便要广开言路,开启民智,让天下百姓知礼仪,明事理,有才者皆有报国之门。”
他加重了语气:“朕,欲在大唐,推行‘开启民智’之策!”
李世民此话一出,殿内气氛骤然一变。
几位出身高门,那些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己任的大臣,脸色微变,喉头滚动,显然是有话要说。
开启民智?那岂不是要动摇他们世家的根基。
他们顿时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与不满,当即便有人按捺不住,想要出列反对。
然而,李世民似乎早有预料,根本不给他们难的机会。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几人,声音低沉道:“怎么?诸位有异议?”
不等他们回答,李世民便继续说道,语气沉痛,直指人心:“天幕之上,那晚清之殇,诸卿都已亲见!
民智不开,国力衰颓,朝廷昏聩,百姓愚昧!
当外敌叩关,我华夏将士,只能手持大刀长矛,以血肉之躯,去抵挡那坚船利炮!
那尸山血海,那数倍于敌的伤亡,难道诸卿都忘了吗?!”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出“啪”
的一声脆响,震得众人心头一跳。
“你们是想让我大唐,重蹈那般覆辙?!
想让我华夏的子孙后代,再经历那样的屈辱与绝望?!”
一连串的质问,让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大臣,顿时语塞,呐呐不敢言。
他们或许可以为了家族利益而争辩,但他们不敢公然说,愿意看到华夏重蹈清末覆辙,愿意看到子孙后代再次经历那样的屈辱与苦难。
倒是如房玄龄、杜如晦这般,虽也出身世家,却是一路追随李世民打天下,深知创业维艰,更见识了天幕所示未来之惨烈的元从重臣,此刻眼中却闪烁着认同的光芒。
长孙无忌虽然也不是非常认同开启民智,但此时身为大舅哥的他又怎么能不支持自家陛下呢?:“陛下圣明!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开启民智,乃强国之基,固本之策。
我大唐欲开万世太平,欲成华夏崛起之伟业,正当此时!”
杜如晦亦紧随其后:“陛下,百姓明理,则国运昌隆。
臣附议!”
就连素来稳重的军神李靖,也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虽为武将,亦知教化之重。
民智开,则兵源足,士气高!
臣,支持陛下!”
“臣等附议!”
一众开国元勋,纷纷表态。
看着这些与自己一同浴血奋战,开创基业的老伙计们,李世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这些天策府的老伙计靠得住,能跟自己站在一起。
他的目光再次转向那几个依旧面色犹豫,显然心有不甘的世家大臣,眼神渐渐冷了下来。
果然,沉默片刻后,一位大臣硬着头皮,找了个看似稳妥的借口:“陛下,开启民智,兴建,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只是……如今北边突厥未平,又要筹备东征倭国,耗费巨大。
若再大兴土木,广设学堂,这……这国库恐怕无以为继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人附和:“是啊陛下,国库空虚,恐难支撑……”
“呵呵……”
李世民闻言,出一声意味深长的轻笑。
他看着那几位“为国分忧”
的大臣,笑容里却不见半分暖意:“国库无以为继?此事,就不劳诸位爱卿费心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自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