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燕云暂时结束诸朝反应(4 / 5)

加入书签

然而,杜如晦却持不同意见。

他缓步出列,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不以为然。”

“哦?克明有何高见?”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却持不同看法,捋须道“辅机兄多虑了。

观后世之景象,并无此等忧虑。

且看那李今越几人,以及她们的母亲,皆是读书之人,却都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

可见,读书识字可使人明智。”

李世民微微颔,表示赞同。

他沉吟片刻,又问道“克明所言有理,只是……若要让军中将士读书识字,又该如何着手?”

毕竟,大唐的军队中,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士兵,要让他们都读书识字,谈何容易。

这时房玄龄出声说道“陛下,臣有一计,还请陛下与诸位同僚一同谋断。”

在场的人都哈哈一笑,房玄龄这老小子,又整这出,在场的人都知道,这老小子说话了,那肯定是有办法了。

李世民也是笑道“玄龄有何高见,快快说来。”

房玄龄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从禁军着手。”

“禁军?”

“不错。

禁军乃是拱卫京师,护卫陛下之精锐,我等不如先从禁军中挑选一批识字之人,派遣名师加以教导,待学业有成,加以考察。

合格者,便可晋升,再由他们去教导其他将士,如此一来,循环往复,不出数年,必见成效。”

李世民听了,连连点头。

“好!

此计甚妙!”

他又看向一旁的杜如晦说道“克明,此事便交由你与玄龄一同操办,务必给朕办妥了!”

“臣遵旨!”

杜如晦与房玄龄齐声应道。

解决了军队识字的问题,李世民心中又浮现出另一个隐忧——藩镇。

想到这里,李世民长叹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记得那百代成史,其中所言藩镇之祸,实乃触目惊心。

尔等可有良策,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藩镇问题,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动荡。

杜如晦沉吟片刻,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既然已知问题所在,有我等共同相商,同心同力,定能解决。”

“哦?那克明可有妙计?”

李世民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杜如晦,期待他的答案。

杜如晦谦虚拱手道“那诸位,在下就先抛砖引玉了,陛下,臣以为,地方独大其中一原因便是我朝虽规定将领三年一迁,但却依旧有漏洞可钻若有心之人愿意操作,或许会形成延长任期,或者世家世袭之情况,臣以为这事事关重大,我等需明令禁止此等情况的生,必须严格执行将领三年一迁的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延长任期,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防止他们与将领勾结,暗中培植势力。”

杜如晦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此外,臣建议,还需明令禁止将领们不得兼任多个藩镇职务,以免其权力过大,难以制衡。”

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补充道“陛下,克明所言极是,但臣建议在此两点的基础上还需加上一条,必须限制那地方将领们的权利!

使其只掌兵权,而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贞观群臣们听完直直点头称赞,不愧是后世所称赞的防谋杜断,这三条建议,可谓是刀刀见血,直指要害。

李世民听了,也是频频点头。

这时,魏征也站了出来。

他向李世民深深一拜,说道“陛下,臣以为,房相杜相所言甚是。

但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藩镇的监管。”

“哦?玄成有何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