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百代成史4(1 / 3)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兵起晋阳入长安构厦】
【拓土开疆天策四方挞】
【(公元627年贞观之治)】
【万邦拜阶下共襄贞观昌华】
【(公元6年武周建立)】
【凤栖明堂御天下】
【(公元713年开元盛世)】
【盛世醉卧听琵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藩镇独大】
【(唐朝中后期)】
【中兴跌宕】
【(公元7年唐朝灭亡)】
【曛日覆黄沙】
[《欢迎来到大唐盛世》]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李世民]
[天策上将,封无可封!
]
[武曌!
参见女皇陛下!
]
[武周!
恭迎千古女帝!
!
!
]
[昨日一别凤凰台,千古在不见李白!
!
!
]
[李隆基!
!
!
你还我盛世大唐!
!
!
你怎么不早点死啊!
!
!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大唐
虽然是在一次看到这番满屏夸赞的景象但李世民的眼眶湿润了。
他的大唐,在这青史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万古流芳。
后世子孙,铭记着他的功绩,还如此喜欢他,这让李世民无比的欣慰和激动,长孙皇后见状温柔地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安抚。
贞观群臣们同样心潮澎湃,他们再一次得到了天幕的认可,这份荣耀让他们喜不自胜。
他们正要上前向陛下贺喜,却被天幕接下来的画面惊得目瞪口呆——武周、安史之乱
李世民自然也看到了,他惊呼出声“武周?武则天?昨日天幕上那位女帝!
还有那安史之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不等李世民惊讶完,安史之乱的画面又映入眼帘,李世民心中一沉李隆基!
那武则天最终还是将江山还给了大唐?可是,这安史之乱又是怎么回事?为何后世之人竟希望李隆基早些死去?难不成这安史之乱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
武周
武则天看着天幕上的安史之乱和后世对李隆基的评价,她“呵”
的一声冷笑,声音里带着冰碴子“婉儿你瞧,看来咱们楚王的本事可真不小啊,能把江山折腾成这副模样,也算‘名垂青史’了。”
上官婉儿心头一颤,连忙上前一步“陛下,一切尚未生,如今天幕降世,陛下定能开创一个不同的大周盛世。”
武则天缓缓转过身,盯着上官婉儿,眼神锐利如鹰隼“婉儿,你说的对,朕的大业才刚刚开始。
如今,天幕降临,我们又得仙种,这次,我们定能快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周。”
天宝年间
刚逃进蜀地的李隆基,惊魂未定,又看到天幕上对自己的评价,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他猛地一拍桌子,茶盏摔得粉碎,茶水四溅。
“岂有此理!
这些后世之人,怎敢如此无礼!”
李隆基指着天幕,手指颤抖,声音嘶哑,“怎可如此评价朕!
朕是皇帝!
朕是天子!”
“那些乱臣贼子!
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