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共和国空军的见证者(2 / 2)
到现在依然还在服役,已经整整六十八年了,它几乎见证了共和国空军的发展史。”
这款仿制自苏联安-2运输机的老飞机,别看它生产年代比较早,机体不大,载重也不太行,其实它的优点有很多。
首先,它的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对跑道要求低,哪怕是简陋的土跑道,甚至是一片平整的空地,它都能轻松起降,适合在复杂地形执行任务。
它的最大平飞速度为256千米\/小时,看上去没有现在的高铁来的快,但是它低速飞行时却极为稳定。
最重要的是它制造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运行维护极为省事,特别适合资源匮乏的末世。
运-5早期型,改进型运-5b,以及运-5甲、运-5乙等型号的总产量已经突破了1200架,是东大航空工业历史上产量最大的一款运输机。
“总共十架,全都能起飞吗?”陆诚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全部都可以,地勤的老李说,之前这些运-5还执行过飞行任务,状况良好。只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它们还能继续发挥余热。”谢振东满脸笑意的回答。
“那就好,果然皮实耐造!”陆诚感叹一声,继续问着:“飞机的情况倒是都不错,那机场呢?各类设施还能用吗?”
谢振东轻咳一声,认真的说道:“首长,咱们收复机场的时候,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要好。跑道没有半点问题,机库虽然有些损伤,但基本不影响使用。至于其它的,像指挥塔台,机办大楼这些,全都完好无损,里面的设备只要稍加调试,应该就能正常运行。”
“而且,我们检查发现,目前机场库存航空煤油约800余吨。库房中,还有不少的维修部件,基本能满足飞机的日常维护和简单维修需求。”谢振东继续汇报着。
“先把损坏的设施或者装备列个清单,完了想办法维修。”陆诚拍了拍运-5的机翼,对谢振东说道,“另外,把那五名地勤和三名警卫战士集中起来,我要亲自和他们见个面,听听他们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说完之后,陆诚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灰尘,转身向着不远处的机办大楼走去。
谢振东安排了一名军官去喊人,然后带着剩下的人小跑着跟了上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在机场跑道上投下一串影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