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淬炼(2 / 4)
比划着,“关键是密封!
某家用了您说的那种混合油脂和石棉线,漏气少多了!
力道也大了不少!”
王审知接过那还带着鲁震体温的粗糙模型,仔细端详。
这玩意儿的工艺在他眼中自然简陋不堪,但那份笨拙而坚实的存在感,以及鲁震眼中那近乎信仰的光芒,却让他心头一热。
他仿佛看到了瓦特改良蒸汽机前,无数工匠在煤烟与油污中摸索的缩影。
“好!
太好了!”
王审知将模型递还,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鲁大匠,此物之潜力,远十艘‘探索级’!
它代表的,是越风帆、人力,甚至水流的力量!
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
你继续研究,需要什么材料、人手,直接向陈长史报备,一律优先供应!
但要切记,安全第一,莫要急于求成反而伤了自身。”
鲁震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珍而重之地将模型重新包好,揣回怀里,如同捧着绝世珍宝:“某家明白!
明白!
多谢大人!
有您这句话,某家就是住在工坊里,也要把这‘未来之音’给真正弄响喽!”
王审知笑着摇摇头,这才看向一直静候一旁的林谦:“林都转运使,你这边呢?流民情况如何?北方的坏消息,到你这里,总不能也变成淬炼的机会吧?”
林谦上前一步,他的气质依旧沉稳干练,但眉宇间也多了一丝疲惫。
他打开手中的卷宗,条理清晰地汇报:“回大人,自北方剧变消息传来,南下流民数量陡增三成,目前每日抵达闽浙、闽赣边界接纳点的,约有五百至八百人。
压力确实巨大。”
他话锋一转:“不过,正如大人所料,危机之中亦藏机遇。
下官按大人指示,加强了筛查。
除了甄别奸细,更着重留意流民中的各类人才。
近日,便从中现了一位原河东官营铁坊的匠头,因战乱南逃,其对高炉耐火材料的配比颇有心得;还有几位来自河南的农户,精通北方旱作及果园打理;甚至……还收拢了十余户原扬州织染局的工匠,他们对吴越最新的织锦技术有所了解。”
陈褚在一旁补充道:“元亮已根据林都转运使提供的人才名录,开始着手安排。
铁匠送入天工院鲁大匠麾下,农人派往台湾试验新作物,织工则补充进泉州织坊。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至于大人担心的治安与同化问题,”
林谦继续道,“下官采取了‘分而化之,以工固本’之策。
将流民以原籍、技能打散,混编入不同的屯田队、筑路队或工坊。
让他们在日常劳作中互相熟悉,也与本地百姓融合。
同时,在各安置点开设简易学堂,由闽学学堂的士子轮流授课,不仅教识字算数,更宣讲我福建法令、风俗及大人‘格物利民’之理念。
效果……尚可,至少目前未生大的乱子。”
王审知仔细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做得不错。
但要记住,流民背井离乡,心中惶惑,除了严管,更需给予希望。
告诉他们,在福建,只要肯出力,就有田种,有屋住,有功赏!
他们的子弟,也能读书识字,学习技艺!
我们要的,不仅是他们的力气,更是他们的心。
要让这些北来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芽,成为我福建的一部分。”
他沉吟片刻,对陈褚道:“元亮,流民安置耗费巨大,光靠府库支撑并非长久之计。
可否考虑行一种‘建设债券’,面向泉州富商、海商募集,以未来新增的田赋、市舶司税收为担保,约定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