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远航序曲与朝堂风波(2 / 3)
擅开海事,舟楫远涉重洋,兵甲威震东南。
此固为保境安民之需,然《礼》云:‘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圣人垂训,不可或忘。
国之重器,在德不在险,在礼不在兵。
望卿能体察朝廷深意,稍敛锋芒,重振文教,使闽地士子,皆知向慕王化,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诏书宣读完毕,崔沅将绢帛合拢,面带微笑地看着王审知:“王司马,陛下天恩浩荡,对闽地期许甚深啊。
这‘奇技淫巧’、‘稍敛锋芒’八字,还望司马细细思量。”
厅内一片寂静。
陈褚、李尤等人面色微沉。
这诏书看似温和劝诫,实则暗藏机锋,直指福建新政的核心——“格物致用”
与海洋开拓,隐隐有敲打约束之意。
王审知面色平静,起身接过诏书,淡然道:“崔侍郎远来辛苦。
陛下教诲,审知谨记于心。
然福建僻处海隅,民贫地瘠,若无工巧兴利,海事通商,则军民衣食无着,何以保境?何以安民?所谓‘奇技’,若能富国强兵,利国利民,便非‘淫巧’,实为‘正道’。
此乃审知一点愚见,还望侍郎回禀陛下时,代为陈情。”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接了诏书,表明了对朝廷表面上的尊重,又明确扞卫了福建自身的展道路,将“奇技”
提升到“富国强兵”
的“正道”
高度。
崔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王审知如此直截了当。
他干笑两声:“司马之言,亦有道理。
只是……如今朝中诸公,对此颇有非议。
尤其是司马这‘海事’,远涉重洋,与蛮夷杂处,恐非华夏之福啊。
听闻司马近日更欲组织庞大船队,远赴未知海域,此等举动,是否……过于惊世骇俗?耗费钱粮无数,若一无所获,岂非徒耗国力,惹人笑话?”
这话几乎是指着鼻子质疑远航计划了。
李尤眉头紧皱,鲁震更是气得胡子微翘,若非场合不对,只怕要当场作。
王审知却笑了,笑容温和,眼神却深邃如海:“崔侍郎,岂不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前人未曾见过占城稻,引种之后,活人无数。
前人未曾造出福船雷火,则海疆不宁,商路不通。
未知之地,固然有风险,亦蕴藏无限可能。
我福建愿为天下先,行此探索之事,纵有耗费,纵有风险,若能为我华夏开疆拓土,连通更广阔之天地,便是值得!
至于朝中诸公非议……”
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待我远航船队满载新陆之奇珍、新种、新图归来之日,或许,诸公便不会再认为这是‘惊世骇俗’,而是‘功在千秋’了。”
崔沅被王审知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噎住,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节度使,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度,那并非单纯的武勇或权谋,而是一种基于实力和远见的、近乎睥睨的自信。
“既然司马心意已决,那……下官便如此回禀陛下了。”
崔沅最终拱了拱手,语气复杂。
送走崔沅后,陈褚忧心道:“大人,朝廷此番态度,恐怕日后……”
“无妨。”
王审知摆摆手,目光投向窗外即将完工的“破浪号”
,“中央权威已然崩落,各地藩镇自顾不暇,朝廷如今也就只剩下这口头上的‘劝诫’了。
只要我们自身足够强大,能将远航的成果实实在在摆在所有人面前,这些杂音,自然会烟消云散。
现在,我们的要任务,是送勇士们扬帆起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