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工院扩建(1 / 2)
林婉清以其卓越的理家之才,迅将节度使府乃至泉州官府的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为王审知节省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其能更专注于对南汉的战事。
然而,无论是即将到来的漳州反攻,还是李尤在海上持续的袭扰,乃至福建未来的长远展,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引擎的持续强力运转——天工院。
永春之战暴露的问题、南汉的模仿与追赶、阿卜杜拉带来的新技术启,都让天工院现有的规模与设施显得捉襟见肘。
扩建天工院,提升其研与生产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需求。
这一日,王审知召集陈褚、鲁震,以及新任命的“海运司”
副提举阿卜杜拉,商议天工院扩建的具体方案。
会议地点,就设在天工院那间堆满了图纸、模型和零部件的核心工坊内,空气中弥漫着油料、金属和木材的混合气味。
“鲁大匠,阿卜杜拉先生带来的燧机构原型和新式火枪图样,研究得如何了?还有那臼炮的构想,可有进展?”
王审知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工坊内那些正在埋头钻研的工匠。
鲁震脸上带着兴奋与疲惫交织的神色,指着工作台上一个结构精密的金属装置和几张放大的图纸:“大人,这西方的燧机构确实巧妙!
某家与几位好手日夜琢磨,已基本吃透其原理,试制的样品哑火率已比最初的仿制品降低了七成!
假以时日,定能越原品!”
他又指向旁边一张画着粗短炮管、带着厚重炮架的设计图,“至于这臼炮,思路已清晰,旨在曲射,专打盾车之后和城墙之后的目标。
难点在于铸炮的强度和弹道计算,阿卜杜拉先生带来的那些算术典籍,帮了大忙!”
阿卜杜拉也笑着补充,通过通译说道:“尊贵的朋友,知识只有在分享和应用中才能体现价值。
看到这些智慧的种子在您的土地上芽,我深感荣幸。
不过,以我沿途所见各地工坊的经验,您这里……确实太过拥挤和杂乱了。
要想系统、高效地研并生产这些复杂的新式武器,现有的场地和人手,恐怕难以为继。”
王审知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走到工坊墙边悬挂的一幅泉州城及周边地图前,手指点在城东郊一片靠近河流、标注着“官田”
的区域:“我意已决,天工院必须扩建!
新址就选在这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且远离民居,便于保密和管理。
新天工院将不再是一个大工棚,而要分区规划,设立火药坊、枪炮坊、船舶坊、格物堂(理论研究)、数据房(档案与计算),甚至还要有自己的试验场和讲武堂(技术培训)!”
他描绘的蓝图让鲁震眼睛亮,呼吸都急促起来:“大人!
若真能如此,某家……某家保证,一年之内,让雷火营全部换装燧枪!
两年之内,造出可用的臼炮乃至直射火炮!”
陈褚在一旁冷静地补充道:“大人,扩建天工院,耗费必然巨大,需占用大量官田,迁移部分民户,还需招募更多的工匠和学徒。
此事……恐需慎重,尤其在战事未息、财政紧张之时,朝野上下,难免会有非议。”
他意指的,自然是那些依旧对“奇技淫巧”
持反对态度的保守势力。
王审知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器!
资金问题,夫人(林婉清)正在节流,海运司即将开源,优先保障天工院!
占地移民,按市价给予补偿,妥善安置,若有阻挠,以妨碍军机论处!
至于非议……”
他冷哼一声,“永春城下的胜利,海丰港的捷报,就是对新学、对格物之理最好的回应!
谁若不服,让他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