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战后总结与迭代(1 / 2)
永春城下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雷火营那震耳欲聋的齐射声,仿佛仍在福建与南汉的君臣将相耳边回荡。
王审知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时间极其短暂,他那属于穿越者和统治者的双重理性,让他迅将目光投向了胜利背后的隐忧与未来的挑战。
节度使府那场务实高效的战后总结会议,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驱动着整个福建的军事体系进入高的“迭代”
轨道。
会议的成果被迅转化为一道道具体的指令,渗透到军队和天工院的每一个角落。
天工院,火药工坊区。
此地戒备比以往更加森严,空气中弥漫的硝石硫磺味也愈浓烈。
鲁震将自己和一群核心工匠几乎关在了这里,日夜不休。
巨大的工作台上,铺满了各种图纸、计算草稿以及拆解开的火绳枪部件。
“不行!
这燧石力道不够,哑火率太高!”
“枪管再加厚一分?那重量士兵如何承受?”
“水冷?想法是好,可战场上哪来那么多清水?还要不要打仗了!”
争论声、捶打声、失败的叹息声此起彼伏。
鲁震双眼布满血丝,头凌乱,如同着魔一般,反复试验着王审知提及的“燧”
机构构想。
他用不同硬度的燧石,调整击锤的弹簧力度和落点,记录着每一次成功击与哑火的数据。
失败是常态,但每一次微小的改进,都让这群工匠兴奋不已。
同时,另一个小组则在全力攻关火药防潮和枪管散热。
他们尝试用油纸、蜡封甚至薄铅皮来包裹定装火药,测试其在模拟雨淋下的可靠性。
对于枪管过热,有人提出在枪管外加装带孔的金属套筒,射击间隙由副手用皮囊滴水降温的土办法,虽显笨重,却在初步测试中展现了一定的效果。
鲁震还不忘王审知关于“连珠铳”
和“火炮”
的远期构想,虽然目前连雏形都谈不上,但他已安排人手开始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基础的理论计算和材料准备。
天工院内,技术迭代的火焰燃烧得比熔炉更加炽烈。
泉州城外,新辟的综合演兵场。
这里不再仅仅是队列操练的地方,而是模拟各种实战环境的复杂场地。
李尤和张渠根据总结出的问题,设计了极端严苛的训练科目。
烈日下,雷火营的士兵们不再仅仅练习站姿齐射。
他们被要求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进行长距离越野,抵达预设阵地后,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火药装填、瞄准、三轮齐射,然后迅转移。
李尤在一旁掐着沙漏,怒吼着:“快!
再快!
南蛮子的骑兵不会给你们喘气的机会!”
夜间,演兵场点燃了零星的篝火,光线晦暗不明。
雷火营与长矛兵、刀盾兵进行协同夜战演练。
信号不再是清晰的号角,而是短促的竹哨和火把晃动。
士兵们需要在黑暗中辨别敌我,根据指令快变换阵型。
一开始混乱不堪,甚至生了友军碰撞的险情,但在一次次磨合和严厉的惩罚下,默契度逐渐提升。
风雨交加的日子,成了雷火营最痛苦的时刻。
李尤偏偏选在这种天气进行强化训练,测试简易防潮措施的效果,锻炼士兵在恶劣环境下保持武器可用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虽然哑火率依然居高不下,但至少,他们不再像初遇风雨时那般无措。
后勤保障队伍也在张渠的督促下进行了重组和演练。
建立了从前线到泉州、从天工院到前线的专用补给通道和快运输队,模拟在遭遇敌军骚扰情况下的物资前送,确保雷火营这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