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王审知的回应(1 / 2)

加入书签

郑珏悲怆欲绝的公开难,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节度使府门前广场炸开了锅。

然而,王审知那番立足现实、直指人心的反击,却似一阵强劲的东风,迅吹散了弥漫的油雾,将沸腾的民意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百姓的呼声,工匠的拥护,以及大多数务实官员沉默的认同,形成了一股无形的洪流,将郑珏精心构筑的道德壁垒冲得七零八落。

瘫坐在地的郑珏,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银凌乱,官袍沾尘,额头上那抹磕破的血痕显得格外刺眼。

他听着周围山呼海啸般对王审知的支持声,看着那些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士绅如今投来的复杂甚至疏离的目光,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知道,自己输了,在这场公开的舆论对决中,他一败涂地。

王审知没有用强权压他,而是用最朴素的“民生”

道理,将他信奉一生的“礼法”

击得粉碎。

王审知没有再看失魂落魄的郑珏。

他转身,面向黑压压的人群,脸上悲戚与坚毅交织。

他缓缓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压。

奇迹般地,鼎沸的人声渐渐平息下来,无数双眼睛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诸位乡亲!

诸位同僚!”

王审知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也带着新主即将号令天下的威严,“兄长仙逝,审知悲痛万分。

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福建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而且,要走得更好,更稳!”

他目光扫过人群,从衣衫褴褛的流民到衣着体面的商贾,从紧握锄头的农夫到手持工具的工匠,最终定格在虚空,仿佛在对整个福建宣誓:

“郑公所言,乃一家之见。

审知深信,治国安邦,重实效,问民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今日,在兄长灵前,在诸位见证之下,我王审知,以权知军州事之名,在此立誓,并颁布我主政之基要!”

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两份早已准备好的绢帛,朗声宣读。

这不再是简单的安民告示,而是带有纲领性质的政令宣言。

“其一,《劝农令》!”

他展开第一份绢帛,声音洪亮,“福建多山少田,民生多艰。

自即日起:一、大力推广占城稻及堆肥之法,官府提供稻种、技术指导,并设‘劝农使’巡行州县,考核农绩,优者奖,惰者罚!

二、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开挖陂塘,所需人力,可以工代赈,绝不惜力!

三、鼓励开垦荒地,新垦之地,三年内免征赋税!

务使我福建,仓廪实,百姓足!”

“好!

!”

人群中的农夫、流民爆出热烈的欢呼。

这些政策,句句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王审知稍作停顿,展开第二份绢帛,声音更加激昂:

“其二,《兴工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士农工商,皆为社会基石,无分高下,但有所长,皆可为本镇所用!

自即日起:一、扩建天工院,广招天下巧匠奇才,不论出身,但凭技艺,研制利国利民之器!

凡有明创造,经核实有效,重金奖赏,并录其功绩!

二、扶持百工,设立官营工坊,同时鼓励民间兴办手工业,所产优良器物,官府优先采购,并助其行销海内外!

三、畅通商路,加固港口,增造海船,市舶司需秉公执法,吸引八方客商,使泉州成为东南贸易之枢纽!”

这一下,工匠和商人们也激动起来,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尊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