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郑珏的公开难(2 / 3)

加入书签

烈的、以道德为武器的挑战。

这是赤裸裸的舆论绑架和道德审判。

李尤气得浑身抖,手按剑柄,恨不得立刻上前将这老匹夫砍了。

陈褚也是面色凝重,准备出言反驳。

但王审知抬手制止了他们。

他知道,在这种公开场合,面对郑珏这种以“忠臣”

、“直臣”

姿态出现的攻击,任何强硬的镇压或简单的驳斥,都可能落入下乘,正中对方下怀。

他需要一种更巧妙、更有力的回应。

王审知没有动怒,甚至脸上都没有太多表情。

他缓缓走到郑珏面前,并没有去扶他,而是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平静中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郑公,”

王审知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奇异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您年高德劭,今日在兄长灵前如此激动,审知能够理解。”

他先给予对方一定的尊重,缓和了一下剑拔弩张的气氛,随即话锋一转:

“然而,郑公所言‘仁、义、忠、智’,审知却有些不同的见解,愿与郑公及诸位父老辨析。”

“您说我不仁。

请问,收留流民,使其免于饿殍,授其田宅,使其安居乐业,是谓不仁?还是眼睁睁看着他们冻死沟渠,方为仁政?”

“您说我不义。

请问,量才录用,使工匠尽其巧,商贾通其货,士卒效其勇,无论出身,但有一技之长皆可为福建出力,是谓不义?还是固守门第,使贤能埋没,方为义举?”

“您说我不忠。

请问,与海外通商,引进良种、技术,充盈府库,强我福建,以更好的姿态报效朝廷,是谓不忠?还是闭关自守,坐视民生凋敝,方为忠诚?”

“您说我不智。

请问,研制利器,震慑海盗外敌,使百姓免受刀兵之苦,保境安民,是谓不智?还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待敌寇来时引颈就戮,方为智慧?”

王审知一连串的反问,如同连珠炮,没有引用艰深经典,而是用最朴实、最直接的现实利弊作为论据,每一个问题都戳向郑珏空泛指责的核心。

广场上鸦雀无声,人们都在思考着他的话。

王审知最后踏前一步,目光扫过全场百姓和官员,声音陡然变得慷慨激昂:

“郑公所言之道,是书斋里的道理!

而我王审知所行之政,是天地间的实理!

何为仁?让百姓活下去,活得更好,就是最大的仁!

何为义?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能挥价值,就是最大的义!

何为忠?让福建强大,百姓富足,就是对朝廷、对兄长最好的忠!

何为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宁与展,就是最大的智!”

他指向周围的人群,指向远方的田野和港口:“诸位可以看看!

这泉州城,比起数年前,是更繁华了,还是更萧条了?你们碗里的饭,是更满了,还是更稀了?你们身上的衣,是更暖了,还是更破了?这眼前的实事,难道不比任何空洞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吗?!”

“说得好!”

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声。

“王司马说得对!”

“我们只要吃饱饭!

过安稳日子!”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呼应,尤其是那些受过新政恩惠的流民和工匠,情绪激动。

声浪逐渐压过了之前的质疑。

王审知这才重新看向面色惨白、浑身颤抖的郑珏,语气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郑公,您的一片苦心,审知心领了。

然,道不同,不相为谋。

福建的路,将继续按照既定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