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理想与现实(1 / 2)
未遂的刺杀事件,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一颗惊雷。
尽管王审知下令对外保密,但节度使府邸深夜的搏斗声、加强的守卫、以及李尤手臂上无法完全遮掩的绷带,还是让消息在泉州上层圈子里不胫而走。
一时间,各种猜测、担忧、乃至幸灾乐祸的情绪暗流涌动。
王审知表面上一如既往地沉着处理政务,主持了对遇袭侍卫的抚恤和对李尤的重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但只有最亲近的陈褚等人能察觉到,这位年轻主政者的眼神深处,多了一丝此前未曾有过的冷冽和沉重。
兄长的离世是情感的钝痛,而这次直指性命的刺杀,则是现实权力场上冰冷而尖锐的警告。
几日后的一个傍晚,王审知难得有片刻清闲,与陈褚在节度使府的后园散步。
夕阳的余晖给亭台楼阁镀上一层金色,却难以驱散空气中那份无形的凝重。
“子郁(陈褚字),”
王审知停下脚步,望着池塘中嬉戏的游鱼,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这些日子,我时常想起初至泉州时的情景。
那时虽艰难,但心中怀着的,多是一股凭借越时代的学识改变世界、造福百姓的简单念头,甚至……不乏几分天真。”
陈褚默默听着,他知道王审知需要倾诉。
“我以为,只要将更好的技术、更优的制度带来,便能顺理成章地让这片土地变得富庶强盛。”
王审知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可如今看来,是我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
技术的推广,有郑公这般秉持‘道统’者的竭力阻挠;制度的变革,触动的是盘根错节的旧利益网;即便做出了成绩,府库充盈,军力增强,换来的亦非一片赞颂,而是更深的忌惮和南汉这般赤裸裸的刺杀。”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陈褚:“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欲行利民之事,光有一颗仁心、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陈褚深以为然,郑重接口:“大人所言极是。
孔圣人周游列国,亦需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辅翼,尚且步履维艰。
治国平天下,如同驾驭烈马,既需明确的方向(仁心),也需坚韧的缰绳(律法、制度),更需足以震慑魑魅魍魉的鞭挞(武力、权术)。
空有方向,而无控驭之力,非但无法前行,反会被烈马掀落蹄下。”
“缰绳……鞭挞……”
王审知喃喃重复着这两个词,眼中光芒闪烁,
“说得透彻。
以往,我或许过于侧重‘方向’,思考如何造出更好的犁、更快的船、更利的火器。
对于‘缰绳’和‘鞭挞’,虽也有建制、有强兵,但内心深处,或许多少仍存有轻视,认为那是权谋小道,非正道所为。”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经此一劫,我方知此念大谬。
若无李尤这般忠勇之士执‘鞭挞’护卫,我早已成泉下之鬼;若无严密的制度和律法为‘缰绳’约束内外,纵有良策,也难出府衙,甚至会引内乱。
理想如同远方的灯塔,若没有坚固的船体和驾驭风浪的手段,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
陈褚欣慰地看着王审知,他能感受到这位领导者正在经历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从带着理想光环的技术专家,向着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政治家转变。
“大人能作此想,实乃泉州之福。
仁义为体,权术为用,二者不可或缺。
关键在于,这权术之用,是为了守护仁义之体,而非满足一己私欲。”
王审知点头:“我明白。
这‘鞭挞’,不仅要对外,有时亦需对内。”
他话锋一转,“李尤对刺客的审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