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纺织与瓷器改良(2 / 3)
“八根!
她一人抵我们八个!”
那操作的织工先是害怕,随即变为惊喜,手下越来越熟练。
王审知笑着对身旁一位看得目瞪口呆的老织户道:“老丈,你看,此机若推广开来,纺纱度倍增,往后你们织布,便不再愁纱线供不上了。”
老织户颤声道:“大人……此乃神机啊!
只是……只是这机器若多了,俺们这些老家伙……”
王审知温言道:“老丈放心,机器快了,织布更要跟上。
往后还需您这般老师傅带人钻研新花样,管控质量,工钱只会更高,绝不会让您没了活路。”
另一边,鲁震已迫不及待地演示起“飞梭”
。
他笨拙地一拉绳子,那装有小小铜滑轮的梭子“嗖”
地一声在改良后的梭道中滑了过去,又“嗖”
地一声滑回来,度极快。
“嘿!
真他娘的滑溜!”
鲁震自己都乐了,玩心大起,来回拉了几下,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陈褚看着这景象,终于缓缓点头,对王审知低声道:“大人深谋远虑,褚不如也。
看来这工酬与培训之策,须尽快落实。”
纺织革新初现曙光,王审知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城外的官窑瓷场。
窑场内,一位须皆白的老窑工正对着刚出窑的一批瓷器唉声叹气,许多瓷器上都有裂纹或色差。
“老师傅,为何叹息?”
王审知问道。
老窑工见是王审知,连忙行礼:“唉,回大人,这窑火……老朽看了一辈子火,这次却……摸不准了。
左边温度似高了,右边又低了,一窑货,废了大半……”
王审知拿起一件烧裂的瓷瓶,仔细看了看:“老师傅,光凭眼看火色,终究难以精确。
我有一法,或可助您。”
他让随从取来几个造型古怪、用不同泥土制成的小锥子(测温陶锥):“此物名为‘测温锥’,您将其置于窑内不同位置。
烧窑时,透过新开的观火孔观察,若见某处此锥弯倒了,便可知该处已达特定温度,便可适时调整火力。”
老窑工将信将疑地接过陶锥:“这……这小泥锥子,能知火候?”
“一试便知。”
王审知笑道,“此外,我观这窑炉投柴孔分布可再优化,可使火力更匀。
还有这釉料配方,格物堂的先生们初步研判,或可调整一二,使其耐火性更佳……”
旁边另一位略显年轻的匠人忍不住插话:“大人,不是小的多嘴,老师傅的手艺是祖传的,靠的是经验感觉!
您这又是泥锥子又是新配方的,怕是……怕是不太靠谱吧?”
老窑工却摆摆手,制止了徒弟,他浑浊的眼睛看着那些陶锥和新画的窑炉结构图,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大人,老朽烧了一辈子窑,也知道‘经验’二字,有时就是‘说不准’。
若能有些更准的章法……试试也无妨!
下次开窑,便用大人之法!”
下一次开窑,老窑工严格按照王审知的建议,放置了测温锥,优化了投柴,使用了微调的新釉料。
出窑之时,所有人都紧张地围拢过去。
窑门打开,热气蒸腾。
老窑工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长钩,小心地钩出几个放置测温锥的匣钵——里面的陶锥果然在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弯曲!
“神了!
真准了!”
老窑工惊呼。
再看窑内的瓷器,成品率果然大幅提升,色差、开裂明显减少,釉面光洁温润。
那年轻的匠人拿起一件完美的瓷瓶,满脸羞惭:“大人……小的……小的服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