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以暴制暴(1 / 3)
府衙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尸谏”
虽以郑珏被劝离告终,但其引的思想地震却在泉州持续酵。
郑珏那“利器愈锋,杀孽愈重;人心尚武,礼乐何存?”
的悲愤诘问,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许多士大夫和甚至部分普通百姓的心头。
支持王审知者,赞其务实果决,能保境安民;同情郑珏者,则忧心忡忡,害怕那无法控制的“毁灭之力”
最终会反噬自身,将世道引向崇尚暴力、仁义沦丧的深渊。
王审知深知,理念的坚冰绝非一次对话就能融化。
但他更明白,在此事上绝不能退缩或含糊。
他需要更系统、更清晰地阐明自己的立场,不仅是说给郑珏听,更是说给所有心存疑虑的人听,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信念的再次确认。
他没有选择再次与郑珏进行公开辩论,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义利”
、“仁暴”
的口水之争。
而是数日后,在格物堂内部,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级别更高的研讨会。
参与人员除了陈褚、鲁震、格物堂核心匠师、水营将领外,还有几位在防疫、盐政等事务中表现出色、思想较为开明的中层官员。
会议的议题,直接而尖锐:火药之利与弊,以及未来之应用。
鲁震依旧是态度最鲜明的支持者,尽管他内心对那力量仍有敬畏,但工匠的本能让他更关注如何掌控和利用它:“有啥好争的?刀能砍人也能切菜,全看谁用,咋用!
那火药罐厉害,正好!
让那些海盗水匪再也不敢觊觎咱泉州!
要某说,还得造更大的!
更响的!”
一位水营将领则从实战角度补充:“盐田一战,虽是小试,然其声威骇敌之效,远弓矢。
若用于海战,于接舷之前远程轰击,或可乱敌阵脚,挫敌锐气,减少我军接战之伤亡。”
但也有一位负责刑名的官员面露忧色:“其威固然可怖,然下官所虑者,乃其流散之险。
若配方工艺为歹人所获,用以逞凶民间,或用于私斗复仇,则官府何以制之?其害恐甚于刀剑百倍。”
陈褚则沉吟道:“郑公所言,虽显迂阔,然并非全无道理。
此物易造否?若易造,则难免扩散;若杀戮过易,是否真会如郑公所忧,使将士漠视生死,渐失仁心?”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王审知安静地听着,直到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所虑,皆有道理。
鲁师傅言其器之用,将军言其战之效,刑名之忧其散之害,陈先生之忧其心之变。
此皆我等必须直面之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格物堂院内那些正在忙碌的工匠,缓缓道:“然,诸君可知,为何我明知此物危险,仍要坚持研?”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非因我嗜杀,非因我好战。
恰是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止戈’。”
“止戈?”
众人一愣。
“不错,止戈。”
王审知的目光变得深邃,“天下为何战乱不休?为何盗匪横行?究其根本,在于强弱失衡,在于威慑不足!
弱肉强食,乃乱世之常态。
欲破此局,唯有自身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任何敌人都不敢轻易起觊觎之心,强大到足以震慑四方,方能换取真正的和平!”
他的语气逐渐激昂:“我等研新农具,是为让百姓吃饱,民富则国本固;我等推广晒盐法,是为充盈府库,财足则百事兴;我等建造大海船,是为连通四海,商通则利往来。
这一切,皆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