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煮海为盐(1 / 3)

加入书签

疠气的阴霾终于在泉州上空渐渐散去,街头巷尾重现生机,而陈褚在疫情中的挺身而出与最终的态度转变,如同在紧绷的弦上轻轻拨动了一下,让泉州官场和士林中的氛围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一些原本摇摆观望的中下层官吏和务实派的士子,开始更认真地思考“格物致用”

的真正含义。

郑珏学社虽然依旧高举“正道”

旗帜,但其一味否定、脱离实际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暗中反思。

王审知并未因疫情的控制和内部的些许缓和而稍有懈怠。

他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关乎国计民生、却也积弊深重的领域——盐政。

盐,乃百味之,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和战略物资。

泉州倚靠大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晒盐条件。

然而,此时的泉州盐政,却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弊端丛生。

官营盐场效率低下,盐价高昂,私盐泛滥。

更深处,则盘踞着以几家大盐商为的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世代经营,通过贿赂官吏、操纵盐价、甚至参与私盐贸易,攫取了巨额财富,俨然成了泉州地面上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百姓深受其苦,往往要花费高价才能买到质量低劣、掺杂泥沙的官盐,而官府获得的盐税却年年短缺。

王审知决心整顿盐政,这不仅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更是为了打破旧有的利益垄断,将这一重要资源真正掌控在官府手中,惠及百姓。

他让度支司调阅了近十年的盐税档案,结果触目惊心:账面混乱,亏空巨大,明显存在大规模的贪腐和走私。

“大人,盐政之弊,积重难返啊。”

度支司的主管面有难色地汇报,“泉州盐课,多年未能足额上缴。

盐场由几家大盐商把持,他们与盐官胥吏勾结,虚报产量,压低收购价,抬高销售价,中间差价尽入私囊。

更有甚者,官盐倒卖为私盐,利润惊人。

若要彻查,牵涉太广,恐激起大变。”

王审知听着汇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冷冽:“牵涉再广,也要查!

变?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他深知,触动盐利,无异于虎口夺食,必将引来最激烈的反扑。

但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他没有立刻采取强硬手段进行稽查抓人,那样容易打草惊蛇,且证据难寻。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技术革新。

他要引入一种全新的、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制盐方法,从根本上摧毁旧有利益集团赖以生存的低效垄断基础。

这个方法,便是“晒盐法”

此时泉州乃至整个中国沿海,普遍采用的仍是古老的“煎煮法”

即雇佣大量盐丁,砍伐柴草,引海水入盐田初步浓缩成卤水,再用巨大的铁盘灶具日夜不停地煎煮,最终得到结晶海盐。

此法耗费大量人力、柴草,成本高昂,且产量有限,极易被操控。

而王审知所要推行的“晒盐法”

,则是利用自然日光和风力,通过构建多级蒸池,让海水自然蒸浓缩,最终结晶成盐。

此法几乎不需燃料,人力需求大减,产量却能倍增,盐质也更纯净。

他召集了格物堂和工曹的相关人员,以及几位精通水利、建筑的老工匠,拿出了早已绘制好的晒盐盐田规划图。

图纸上,一道道堤坝将海滩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方格(蒸池、调节池、结晶池),沟渠纵横,闸门控制,利用潮汐引入海水,利用地势梯度让卤水自然流动。

“此法……果真能成?”

工曹的官员看着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