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从江河走向海洋(1 / 3)

加入书签

晒盐法带来的巨大成功,如同给泉州这台初生的机器注入了一股强劲而澎湃的动力。

源源不断的雪白盐粒被运出盐田,不仅迅平抑了市场盐价,赢得了万民称颂,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收入。

度支司的银库前所未有地充盈起来,以往捉襟见肘、需要精打细算的各项预算,如今都变得宽裕了许多。

王审知站在度支司崭新的账目前,看着那代表盐税收入的数字节节攀升,心中却并无多少志得意满之感。

财富本身并非目的,如何运用这些财富,去撬动更宏大的未来,才是关键。

他的目光,早已越过那堆积如山的银钱和盐粒,投向了城外那碧波万顷、浩瀚无垠的海洋。

泉州之魂,在于海。

恢复泉州的荣光,乃至实现他心中更辽阔的蓝图,关键在于重启那条被战乱中断的、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财政宽裕,当用于长远之计。”

王审知在一次核心会议上,对陈褚、鲁震(虽不情愿但已被拉来)、度支司主管以及新任命的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官员坚定地说道,“眼前之利,乃盐田所赐。

而长远之利,则在海洋。

我意,即刻启动大规模海船建造计划!”

建造海船,尤其是能够远航贸易的大型海船,需要庞大的资金、精湛的技艺和庞大的物料。

以往,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如今,有了盐利的支撑,王审知有了说这话的底气。

然而,决心易下,实施却难。

泉州虽曾是着名港口,但经过多年战乱,优秀的造船工匠流失严重,原有的造船厂也多已荒废,技术断层明显。

所能建造的,多是些近海捕捞的小型渔船或内河船只,与能抵御风浪、进行远洋贸易的“宝船”

相去甚远。

这时,王审知再次想到了他的阿拉伯朋友——阿卜杜拉。

他亲自前往阿卜杜拉下榻的驿馆拜访。

此时的阿卜杜拉,正欣喜地看着满载泉州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商队忙碌地装船,第一批贸易的利润远他的预期。

见到王审知来访,他热情地迎了上来。

“尊敬的朋友,您带来的财富和机遇,令我处受益匪浅。”

王审知开门见山,“如今,我欲重启远洋贸易,却苦于缺乏能航行远海的大船。

听闻大食(阿拉伯)与波斯的海船,能御风破浪,远渡重洋,不知阁下能否在造船技艺上,给予一些指点或帮助?当然,一切费用,由我方承担,并必有重谢。”

阿卜杜拉闻言,眼中闪过商人特有的精明光芒。

帮助泉州建造强大的船队,意味着未来能有更多、更稳定的货物来源,贸易规模可以做得更大,对他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捻着胡须笑道:“王大人雄心壮志,令人钦佩!

航海贸易,船只是根本。

我大食与波斯的海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既然大人开口,阿卜杜拉自当尽力。”

他当即表示,可以让随船而来的几位阿拉伯造船工匠(他们本就负责船只的日常维护)参与指导,并提供一些关键部位的设计图样,尤其是关于三角帆(teensai1)的操控系统、船体结构加固以及利用季风远航的经验。

但他也坦诚道:“不过,大人,最好的海船,并非完全照搬异域之形。

贵国的福船,船体坚固,舱室宽阔,载货量大,适航性亦十分优秀。

何不将中式福船与阿拉伯帆船的优势相结合,打造出一种更适合泉州、更能纵横四海的新船型呢?”

王审知眼睛一亮,这正是他所想的!

“融汇中西,取其精华!

阁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