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蛮夷之种(3 / 3)

加入书签

非无道理。

故王某才言‘试种’而非‘推广’。

试种为何?便是要格其物,致其知!

观其是否适应本地水土,察其是否真如所言耐旱早熟,验其产量究竟几何,更要究其是否会如先生所忧,耗竭地力、影响他物!

一切凭数据说话,依事实判断。

若果然有害无益,无需先生疾呼,王某自会亲手将其焚毁。”

“然,若其果真耐旱早熟,产量可观,能在荒年饥岁时活人无数,能于贫瘠之地开辟新田……”

王审知的声音逐渐提高,目光锐利起来,“仅因其来自‘蛮夷’,便因噎废食,拒之门外,任由百姓忍饥挨饿,此岂是圣贤‘仁民爱物’之本意?岂是‘华夏正宗’之胸襟?”

他向前一步,逼视着郑珏,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反问:

“郑先生,莫非我煌煌华夏,容得下万国商旅,容得下四海奇珍,却唯独容不下几粒或许能活人性命的稻种?!”

“莫非我泱泱大国之道统,竟脆弱到需要靠紧闭门户、排斥一切外来之物,才能维系?!”

“真正的强大与自信,难道不是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为我所用吗?!”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上。

就连那些原本支持郑珏的官员,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王审知最后沉声道:“是优是劣,是宝是草,当由事实判定,而非由出身决定。

王某还是那句话,秋收之后,试验田前,愿与郑先生及诸位同仁,再论是非!

若占城稻确如先生所言,有百害而无一利,王某愿承担一切罪责!

若其确有益于民生……”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目光中的坚定已说明了一切。

大堂之内,一片寂静。

王审知的话语,没有引经据典,却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基于现实和理性的力量,与郑珏那充满道德激情却略显空泛的指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珏气得浑身抖,指着王审知:“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混淆视听!

华夏夷狄之大防,岂容你如此践踏!

老夫……老夫绝不认可!”

但他也明白,对方再次将争论拉回到了“事实”

的层面,而他自己,除了经典上的大道理和想象中的危害,确实拿不出任何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证明那占城稻种一定有害。

王潮看着争执不下的两人,揉了揉眉心。

他最终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好了!

此事不必再争!

明远,既然你已试种,那便依你之言,秋收之后,再看结果。

但在结果出来之前,绝不可扩大种植,以免果真生出事端!

郑先生,也请您暂息雷霆之怒,届时若果真不妥,再行销毁不迟。”

堂会最终不欢而散。

但“王司马引入蛮夷稻种,遭郑祭酒痛斥”

的消息,却如同插上了翅膀,迅传遍了泉州官场和士林,引了远比堆肥事件更为激烈和深刻的争论。

华夷之辨,这道深深烙印在时代思想深处的界线,被王审知这看似不经意的一步,再次清晰地勾勒出来,并引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王审知道,这场争论,绝不会轻易平息。

他走出州衙,抬头望向格物堂试验田的方向,目光沉静而悠远。

海风送来海洋的气息,也送来了变革的喧嚣。

他知道,自己脚下的路,注定要在一片争议与挑战中,向前延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