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暗流涌动(1 / 3)
南剑州那模糊而坚硬的轮廓,如同巨兽的脊背,在地平线上逐渐清晰,带给历经艰险的王氏军队的,并非抵达目标的喜悦,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渴望与不安的凝重。
希望近在眼前,意味着生存的可能、站稳脚跟的机会;但挑战也迫在眉睫,那高耸的城墙、紧闭的城门后,是未知的守军、复杂的势力以及必然的血战。
连日来的休整和王审知卓有成效的“士气工程”
,让军队恢复了些许元气,秩序井然了许多。
但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紧张感,却开始在高层,尤其是在王潮、王审知兄弟与名义上的统帅王绪之间弥漫开来,如同地下暗河,表面平静,内里却波涛汹涌。
王绪的心情变得极其恶劣。
大军一路行来的艰难,他感同身受,但更让他如坐针毡的,是王审知那与日俱增、几乎要凌驾于他之上的威望。
士卒们提及“王参军”
时那种自内心的信服与推崇,与其他将领(尤其是王氏兄弟)越紧密的联系,都像一根根尖刺,扎在他多疑而自负的心上。
尤其是那次山洪事件,王审知“未雨绸缪”
的神准判断,不仅挽救了大军,更将他这位主帅衬托得如同反应迟钝的庸人。
这种对比,让他感到无比的羞辱和嫉恨。
他开始越频繁地召见自己的心腹将领,如刘队正等人,密议的时间越来越长,脸色也越阴沉。
这一日,大军在一处河滩地休整,王绪突然以“商议攻城方略”
为名,召集所有高级将领至他的帅帐。
帐内,王绪端坐主位,脸色看不出喜怒。
王潮、王审知以及其余将领分列两侧。
“南剑州已近在眼前。”
王绪开口,声音有些沙哑,“然我军新遭磨难,疲惫不堪,粮草亦不充裕。
强攻坚城,恐非上策。
本帅思虑再三,或可暂缓攻城,先分兵掠取周边乡野,就食于敌,补充粮秣,休整士卒,待准备充分,再行攻打。
诸位以为如何?”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细品之下,却充满了私心。
分兵就食,意味着分散力量,延缓进程,更意味着将掠夺的痛苦转嫁给无辜百姓,这不仅会败坏名声,更可能激起更强烈的抵抗。
而且,谁去分兵?谁去攻城?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王潮立刻皱起了眉头,出列反对:“大将军,此事不妥!
我军举义南下,乃为讨逆安民,岂能效仿流寇,掠食乡里?此必失民心,徒增抵抗!
南剑州守军若知我军分兵,更会趁机出击,或加固城防!
当趁其不备,我军士气稍复,一鼓作气,取城池方为上策!”
王绪脸色一沉:“王将军是质疑本帅的决策?军中粮秣还能支撑几日?士卒疲敝,如何攻城?莫非要用弟兄们的性命去填城墙吗?”
“粮秣之事,可再想办法筹措!
攻城器械,可加紧打造!
但分兵掠地,绝不可行!”
王潮态度坚决。
两人争执不下,帐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其他将领大多沉默,目光在王绪和王潮之间游移,心中自有盘算。
王审知冷眼旁观,心中雪亮。
王绪此举,以粮草和士卒疲敝为借口,实则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拖延时间,避免立刻攻城可能带来的损失和风险(他或许已对攻城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分化、削弱王氏兄弟的影响力,甚至可能想将王潮或王审知派出去执行那“分兵掠地”
的恶名任务。
就在这时,王绪突然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王审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