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原型机的失败(3 / 3)

加入书签

度,渐渐赢得了执行者的信服。

更大的阻力来自一些中层军官。

新的定量配给制度,使得他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截留、调配物资,手中的“油水”

和灵活性大减。

有人便暗中使绊子,或消极怠工,或故意曲解新规。

王审知对此早有预料。

他请王潮授予了巡查督导之权,并拉上李百夫长等支持改革的军官,组成联合巡查组。

一旦现故意阻挠或阳奉阴违者,次警告,二次严惩,并将典型案例通报全军,以儆效尤。

同时,他也设立了“建议箱”

,鼓励士卒提出改进意见,对采纳者给予小额奖励,将对抗转化为参与。

数据再次展现了强大的说服力。

试行新法旬日后,一份对比报告呈送到了王潮案头:同样数量的粮草,从入库到分配至各营灶头,所需时间减少了四成;途中非正常损耗(洒落、遗失、受潮等)降低了六成;各营领取物资的排队时间大幅缩短,怨言减少;更重要的是,后勤官第一次能够清晰地掌握全军每日的准确消耗量,为后续的征粮和采购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尽管绝对数量仍然不足,但混乱和浪费的减少,如同节流开源,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后勤压力,为大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王潮览毕报告,长舒一口气,对左右叹道:“明远之才,岂止于巧思哉?此乃经世济用之学也!”

这句话很快传了出去。

王审知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能防疫、造奇器的“巧思”

参军,更是一位能够切实解决难题、提升整体效能的实干人才。

站在刚刚按照新流程高效运转起来的仓库区,看着士卒们有条不紊地装卸、清点、运输,王审知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比造出独轮车更让他欣慰,因为这证明了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孤立的“奇技”

,更是一种能够系统提升古代组织效率的思维和方法。

然而,他也看到了隐藏在效率提升背后的更深层次危机——资源的绝对匮乏,绝非仅靠内部优化就能完全解决。

王绪旧部与王氏兄弟核心部队之间的资源分配矛盾,随着制度的规范化而变得更加显性;泉州方面提供的补给越来越不稳定;而周边地区的粮价,早已因他们的到来而飞涨……

“编伍之法”

和“定量配给”

如同精妙的节流术,延缓了失血的度,但若找不到新的血源,终有力竭之时。

王审知的目光越过繁忙的营地,投向远方郁郁葱葱的山野和蜿蜒的河流。

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酝酿:或许,是时候将目光投向军队之外,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寻找能够真正“开源”

的机会了。

而这一切,都需要他先巩固好内部的基础。

他转身对阿福道:“走,我们去看看赵师傅那边,第二批独轮车造得如何了。

有了好规矩,还得有好工具,双管齐下,方能持久。”

他的“文科生”

特长——整合与管理的初试锋芒,已初见成效。

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外部世界与人性博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