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后勤困局(2 / 4)

加入书签

中生有,却能指明症结所在。

找到症结,方能对症下药。”

很快,几大捆沉甸甸的竹简被抬了上来。

王审知毫不介意地蹲下身,就在大帐中央,将竹简铺开,目光迅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

帐内一时鸦雀无声,只有竹简翻动的轻微哗啦声。

将领们看着他时而凝神细看,时而掐指计算,神态专注,仿佛那些枯燥的数字蕴含着千军万马。

这一刻,那个“善巧思”

的王三郎形象再次凸显出来。

只是这一次,他关注的不是疫病,而是更为枯燥却也更为根本的后勤效率。

约莫一炷香后,王审知抬起头,眼中已有光华闪动:“兄长,诸位将军,症结已初步显现!”

他拿起一根竹简,指向上面的记录:“大家请看。

辅兵营甲队,昨日往返二十里山路运柴,共用时六个时辰,实际运回干柴仅十五担。

而辅兵营乙队,往返同样路程,用时五个半时辰,却运回二十担。

为何有如此差距?”

众将伸头来看,果然如此。

甲队队长脸色有些尴尬。

王审知又拿起另一卷:“再看粮秣转运。

从泉州码头库房至我大营,同样的路程,不同的辎重队,损耗率竟能从半成到两成不等!

原因何在?”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非是天时地利不同,亦非人力畜力有异。

在于流程混乱,责权不清!

有的队伍装车不得法,沿途颠簸洒落严重;有的队伍路线选择不佳,绕了远路或路况崎岖;有的队伍途中休息次数与时间毫无规划,拖延耗时;更有的队伍,交接清点手续繁琐重复,空耗时间!

这些无形的损耗,日积月累,便是我军后勤最大的漏洞!”

帐内一片寂静。

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却从未有人像王审知这样,如此清晰直观地用数据将其揭露出来。

王潮的目光也变得锐利起来,他身体前倾,显然被触动了:“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需立新规,明职责,优流程!”

王审知斩钉截铁,“其一,绘制标准转运路线图,标明最佳路径、休息点、水源地,各队必须依图而行。

其二,制定装载标准,不同物资采用不同捆绑加固方式,减少途中损耗。

其三,规定每日核心转运时辰,各队接力传递,减少空等和交接耗时。

其四,简化交接手续,但需责任到人,凡有损耗,按规追责!”

他顿了顿,看向之前那位抱怨的辎重队正:“这并非奇技淫巧,而是让弟兄们的每一分气力,都用在刀刃上!

让运回来的每一粒粮、每一根柴,都能真正入仓入灶!”

那队正张了张嘴,最终没再反驳,反而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王潮沉吟片刻,猛地一拍案几:“好!

就依你之言!

即刻起草新规,先从粮秣转运试行!”

“兄长且慢!”

王审知又道,“流程优化,可节流,却难开源。

柴薪之困,尤需开源之策。

弟观我军转运,多靠肩挑背扛或骡马驮运,效率低下,尤其不利于山地崎岖之路。

弟偶读杂书,曾见一物,名曰‘独轮车’或‘木牛流马’之简化形态,或可解此困!”

“独轮车?”

众将面面相觑,这名字听着就有些古怪。

“正是!”

王审知越说越自信,“此物独轮着地,一人即可推行,能载远人力背负之重。

其重心巧妙,即便山间小径亦可通行无阻,可大大提升转运效率,亦能节省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