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巧思之名(2 / 3)

加入书签

p>很快,一些不利于王审知的言论便开始在士林圈子和部分豪强之间悄然流传。

“王氏三郎,所学驳杂不精,专好奇技淫巧,恐非正道。”

“以匠人之术治军,尊卑不分,体统何在?”

“听闻其防疫之法,竟强制士卒以沸水为饮,此非《周礼》所载,劳民伤财,不知其居心何在?”

这些言论暂时还未传到军营底层,但却像无声的暗流,在王审知尚未能完全触及的泉州上层社会缓缓渗透,等待着酵的时机。

另一方面的非议,则来自军中的部分中高层军官。

他们并非像郑珏那样出于意识形态的反对,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微妙的心理:嫉妒、不适应以及对新权力结构本能的警惕。

校场一角,几位队正、百夫长围坐休息,话题不知不觉就扯到了王审知身上。

“嘿,如今这军中,风头最劲的可是王三郎了。

走到哪儿都有人捧着,说是什么‘巧思’先生。”

一个面色黝黑的队正酸溜溜地说道,拿起水囊灌了一口——里面装的是已经放凉的白开水,他下意识地咂咂嘴,似乎还在怀念以前直接掬起溪水痛饮的畅快,但终究没敢再那么做。

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百夫长哼了一声:“巧思?不过是些取巧的把戏罢了。

当兵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是敢拼敢杀的悍勇!

整天琢磨着怎么洗手、怎么烧水、怎么挖坑,像个娘们似的婆婆妈妈,能打胜仗?”

“张头说的是。”

另一人附和道,“而且你们没现吗?自从他得了势,咱们这些老行伍说话都不如以前管用了。

那些小兵崽子,现在动不动就把‘王参军说……’挂在嘴边。”

“还不是大帅(王潮)抬举他?”

黑脸队正压低声音,“毕竟是亲兄弟嘛……咱们累死累活挣来的军功,倒不如人家动动嘴皮子、画几个图……”

“慎言!”

年长的百夫长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打断了他,“这种话也是能乱说的?王三郎的法子……确实少死了不少人。

这点得认。”

众人沉默下来。

是的,尽管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们无法否认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按照王审知那套“麻烦”

的规矩来做,弟兄们生病的确实少了,能站着扛枪打仗的人多了。

在乱世中,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所以,他们的非议大多只停留在私下抱怨的层面,还不敢公开跳出来反对。

但这种情绪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王审知并非对这一切毫无察觉。

阿福和其他几个渐渐向他靠拢的年轻军官、士卒,会悄悄告诉他一些营中的风言风语。

兄长王潮也在一次晚饭后,看似随意地提点他:“明远,你如今名声渐起,这是好事。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行事要越谨慎,尤其要处理好与军中老弟兄们的关系。

他们是我等的根基,莫要寒了他们的心。”

王审知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明白兄长的意思。

他的知识和方法或许领先于这个时代,但他的权力基础却必须根植于这个时代的现实土壤之中。

他不能只做一个孤独的技术推广者,更要成为一个懂得团结、平衡和引导的领导者。

这日晚间,他特意带着阿福,提着一小坛好不容易寻来的好酒,去了那位在校场牢骚的年长张百夫长的营帐。

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功劳,王审知只是以一个晚辈和后进军官的身份,诚恳地向张百夫长请教行军布阵、管理士卒的经验。

他认真倾听,不时问,对老行伍们在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